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6 0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滦南县七 年级历 史学科
学教案
课题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预习导航 1、汉时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 年;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 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2、 时期,南阳太守 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比欧洲早了 年,因此 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3、汉武帝将地方的 和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 上的大一统。 4、汉代的东西二京 、 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 备注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规则:请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然后就要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答题最出色1、两汉时期,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试分析归纳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学习整理熟读记忆
反馈练习 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 A、反击匈奴  B、治理黄河 C、提倡节俭  D、弘扬佛法 2、西汉时期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是( )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C、发展工商业 D、重商主义 3.汉武帝时期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耧车  C、水排  D、提花机4、一个绸缎商人到西汉长安开一家店铺,店铺应设在( ) A、市 B、坊 C、场 D、市集5、阅读下列材料:“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 请完成(1)材料中的“太守”指的是谁?他发明的新型工具叫什么?(2)这种工具出现在什么时候?说说它的用途和作用。
学教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