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l.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1.玉门关 阳关 新疆
2.汉武帝为了联络 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于 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 ,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 日趋频繁。
2.大月氏 公元前138年 119年 交往
3. 西汉政府设置 ,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从此,今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新疆
4. 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通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 、今新疆地区,运往 ,再转运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4.张骞出使西域 长安 河西走廊 西亚 欧洲 丝绸之路
5. 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 ,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5.汉武帝 贸易
6.公元73年, 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了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6.东汉
7.班超曾派 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公元 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 次直接交往。
7.甘英 166 首
例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张骞出使西域称为“张骞凿空”。凿,开;空,通也。司马迁为什么这样评价张骞出使西域?
点拨: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与汉朝之间没有往来,是张骞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具有开创之功。
答案:因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破了西域与汉朝之间的隔绝状态,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往来。从此,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1.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B )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例2.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
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请回答:
(1)材料提到凯撤身着丝袍出现于罗马大剧场,此时中国正处在什么朝代?
(2)当时,凯撤为什么能身着中国“丝袍”?
(3)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
点拨:此题材料阅读要求不高,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读懂设问要求,再依据教材的相关内容不难作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的“公元前1世纪”进行分析,而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东汉结束于220年。因此,只要搞清了世纪与确切纪年的关系即可判断。第(2)问要结合西汉的对外关系,即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贸易开始出现来理解这一现象。第(3)问则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识记。
答案:(l)西汉或汉朝时期。(2)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中国的丝织品早就享有国际盛誉。(3)大秦。
2.如果从西安出发,做一次丝路之旅,沿途可顺便探访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 C )
A.八达岭长城 B.洛阳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大同云冈石窟
例3.近年来,“东突”势力频繁在我国新疆制造恐怖事件,妄图将新疆地区从我国分裂出去,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判“东突”的倒行逆施。
点拨:“东突”势力活动的实质是分裂祖国。用所学的西汉与西域关系的有关史实进行驳斥即可。
答案:①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②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加强往来,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③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东突”的恐怖行为必将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对,注定要失败。
3.(2006年,山东鲁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开始于( D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练习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A )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
2.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是( B )
①水稻 ②葡萄 ③小麦 ④核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A )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朝鲜 D.东南亚
4.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的富商王有望,想给母亲祝寿置办礼品。他会买哪些东西呢( A )
A.汗血马 B.佛经 C.自鸣钟 D.旗袍
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 B )
A.209年 B. 210年 C.211年 D. 212年
6.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有多少年历史( C )
A.2 100年 B.1900年 C.1800年 D.1700年
7.(2006年,湖南郴州)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
7.A点拨:解此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直接后果”,以免误选成 C。
8.(2006,湖北黄冈)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A.使中国和西欧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8.C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的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最主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9.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其实,中国人早就有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
请回答:
(1)西汉时,中国通过什么途径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2)为保障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这一活动的开展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4)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9.(1)丝绸之路。(2)汉朝在通往中亚和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
情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3)影响:①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亚和欧洲
,丰富了该地区人民的生活。②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③使得秦汉文化远播异国他乡,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价值和作用:①中国丝绸之路是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②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③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④也确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10.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日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造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后汉书》
请回答:
(1)“武帝”“超”各指谁?
(2)“宣帝改日都护”指什么?发生在哪~年?有何意义?
(3)“以超为都护”指什么?
10.(1)武帝”指西汉武帝;“超”是指东汉时的“班超”。(2)指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四域都护。公元前60年。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指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11.读下图,请回答:
(1)说出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如何?
11.(1)汉朝时,“西域”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四,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第一次出使西域尽管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访问四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2.(创新题)“作为首次西行的中国使节,张骞西域使团的直接目的是寻求与大月氏的军事联盟。然而,张骞和他的同行者在被匈奴俘获并被他们拘留达10年以后才终于到达大月氏的领土。张骞和同行者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发现,大月氏已经安居乐业,以致不再想进行对匈奴的报复战争。整个使团中只剩下两人,在公元前126年左右回到长安。然而,张骞的失败归来却成为汉代中国随后向西扩展成就的开始。汉朝后来决定对那个地区某些小国首次提出外交建议,这主要应归功于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情况的报道。”
——引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有人说:“经历就是财富。”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张骞的经历与财富”为题谈谈你的认识和观点。
12.点拨:本题属主观性题目,涉及人生价值观问题。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人类、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会有意义,为达此目的需要付出艰辛或人生代价。其他价值观亦可。
提示:(1)答案一: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后来第二次通西域和后来解决西域问题奠定了基础。答案二:张骞为了完成通西域一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是不值得的。因为张骞率领100多人,13年后返回长安时,身边只剩下在西域所娶胡妻和助手堂邑父二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2)略。
13.(探究开放题〕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每持双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是张春第几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你还知道汉朝时与张骞坚持完成使命类似的事例吗?
(3)这些事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13.(1)第一次。公元前 138年。(2)苏武牧羊。(3)张骞和苏武可谓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们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们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14.(探究题)“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兵大举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 30万大军迎击,结果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兵围困于平城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达七天七夜。后来,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妻子 行贿,才得到脱险。这便是‘白登之围”。……汉武帝时期,汉军开始与匈奴多次交战,决定性的大战是在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大胜而归。匈奴经过沉重打击,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急问题基本解除了。”
读了这些史料,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内容分析一下,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能由败而胜的原因是什么?
14.点拨: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没有力量和匈奴对抗,两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国力由弱而强,关键在于西汉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萧条,国力弱小,无力反击匈奴。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几代皇帝采取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战胜匈奴的物质条件。
15.概述两汉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15.(1)西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之间的联系。(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使今天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的统治下。(3)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4)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动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5)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未成功,但166年大秦安敦王朝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6)秦汉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关系密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