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学案与同步训练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学案与同步训练设计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01 12: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 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
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复习巩固:
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 
  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  D.会不会用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
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
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
A.元谋人  B. 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
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阅读材料回答: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