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国鼎立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08 18:51:00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师:李利勇 课时:一节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2.通过分析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起重要的历史作用;
4.通过评价曹操和诸葛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投影仪 投影片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历史史实和历史故事情节的区别,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要与次要。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滚滚东逝水”,提问这首歌大家在什么地方听过?提出本课的课题。
(2)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预习。
(3) 讲授新课:
1、 官渡之战(200年):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1. 回顾东汉末年的形势,了解军阀割据的成因,指出曹操、袁绍、刘备和孙权就是当是的封建割据军阀。并指出曹袁割据范围。
2.抽学生回答并评述曹操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
3.出示官渡之战形势图,讲述战争过程;
4.学生讨论曹操官渡之战取胜的原因;
5.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结果,总结出官渡之战的影响;
二、赤壁之战(208年):
——形成三国鼎立的趋势
1. 学生回答当时长江中下游的割据情况,并抽学生讲解104页插图;
2. 出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找学生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3. 学生讨论孙刘联军得胜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例谈从曹操一胜一败中所吸取的教训;
4.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结果,总结出赤壁之战的影响;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 三国鼎立的形成:
2. 说说看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3. 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魏国:重视水利;
蜀国:丝织业(蜀锦)
吴国:造船业(与台湾的联系)
(四)、小结本课内容学生复习巩固;
(五)、讨论:从东汉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六)作业布置:
                
                
200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