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31 2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生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入: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生观看61页“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请看61-62页“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2.发展农业生产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4.重视“以德化民”
5.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小结:
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制作秦汉措施比较表,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更好的体会为何“秦亡汉兴”。
这为汉武帝时达到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62页“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难点。应着重讲解。首先,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讨论: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A.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B.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东汉的统治
(本目内容为小字,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采取措施进行改制,改制失败使社会更加动荡,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光武帝
2.光武中兴
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中兴”,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3.外戚和宦官专权,农民战争爆发
盛极一时总有衰尽,东汉中期以后,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东汉黑暗统治的特点。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无尽搜刮,遭殃的是老百姓。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天灾不断,出现水灾、旱灾、蝗灾,出现了“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惨相。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农民起义因而连绵不断,当时流传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反映出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蔑视统治阶级的英雄气概,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总结: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
板书
一、文景之治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2.发展农业生产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5.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
2.光武中兴
3.外戚和宦官专权,农民战争爆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