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单元测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31 2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1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序号直接填入题后括号内。)
1.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 )
A.山顶洞人正在缝制兽皮衣服
B.北京人正把捕获的猎物放在火卜烤
C.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D.河姆渡人正在种植水稻
2.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山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的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陶器
3.黄河和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4.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5.活动中,老师让刘欣欣同学做组长,她却让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深有感叹:这是______的再现啊 ( )
A.战争 B.禅让 C.世袭 D.暴力
6.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原始社会结束了。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夏朝的建立 D.贫富分化出现
7.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9.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史实中,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影响的是 ( )
A.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B.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C.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制农具
D.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10.右图是我国商周时期在西南地区盛行的——种青铜文化的代表,它出现于 ( )
A.长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11.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 )
①酒池肉林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卧薪尝胆 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大变革的时代”,是指 ( )
A.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B.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C.奴隶主贵族统治代替了地主阶级统治
D.“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4.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
A.奖励耕作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
15.“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6.郭沫若说“—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7.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了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你知道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何时吗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8.以下哪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墨子思想的影响 ( )
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 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暴力行为
19.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20.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常把一部中国古代兵书摆在桌上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 ( )
A.《道德经》 B.《论沿》 C.《孙子兵法》 D.《春秋》
二、非选择题(30分)
21.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一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图中齐国的国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中A处指的是什么战役 此战役后,成就霸主美梦的是淮
(2)图二中的韩、赵、魏三个国家是由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战国后期,各国共同对外策略主要围绕哪国考虑 为什么 图中B处指的是什么战役 该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22.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并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 清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 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23.2007年12月1日,“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学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20多名海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寻儒学义理,追寻现代价值,以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儒学文化在一年一度的研讨会中逐渐扩大影响,慢慢走向世界。使得儒家文化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7分)
(1)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我们研究他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2)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他们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3)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商纣建造了“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殷都附近还有从全国掠夺来的巨大粮仓。
材料二 周厉王霸占山川林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平民表示不满。周厉王竟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谁有不满,就杀谁。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商纣王、周厉王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在夏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个类似的君主,他是谁?
(2)他们的做法造成了什么后果?试举两例。
(3)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5 CBADB 6—10ABDCB 11—15CBADD 16—20 CDDBC
21 (8分)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不断进行战争。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城濮大战。晋文公。(2)晋国。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各国害怕秦国威胁自己的安全。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春秋争霸战争是大国靠武力威胁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
战国兼并战争是通过战争兼并对方,进而统一中国。
22(9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1) 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权。
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符合人民的愿望。
(2) 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3(7分)(1) 孔子。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系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儒家思想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统治秩序。但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科学发展观,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倡导勤俭节约,敬业乐业,注重学习,重视教育,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动力支持。儒家伦理融入经济发展中,将对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6分)(1)商纣王:生活奢侈;周厉王:贪财好利。夏桀。
(2)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人民的反抗。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
(3)暴政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