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 习题精选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始的农耕生活 习题精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31 2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原始的农耕生活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3.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6.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7.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8.下列有关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B.都使用天然火
C.都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都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9.不能反映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A.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和白
D.已经种植粮食
10.判定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是:
A.彩陶器上的绘画
B.史书记载
C.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D.居住的房子
11.我国古代用麻线织布始于
A.山顶洞人
B.半坡氏族
C.大汶口文化中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12.下列关于半坡氏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着定居的生活
B.能用麻纺线织布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内部有了贵贱贫富之分
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4.“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15.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
A.定居生活
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
C.从事农牧业生产
D.出现贫富分化
(二)材料分析题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耕”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三)问答题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四)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
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2.看图分析:
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3.找一找:从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D 7.D 8.C 9.D 10.C 11.B 12.D 13.B 14.C 15.D
(二)材料分析题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原始农耕生产的情况;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②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三)问答题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四)活动与探究
1.蒸食物。
2.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