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国鼎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8 20:35:00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单元 第18课 三国鼎立
5、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的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等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讨论、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以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走向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
5、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近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2、教学难点:曹操在官渡、赤壁的一胜一败;辩证地评价曹操;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
四、教学准备:课件和表格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学环节
导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1.要求学生注意看三国演义片头(在出现三国演义字幕之前停)然后问同学们,在刚才的片头中飘飘扬起的旗帜上看到了哪些字?导出今天的课题,同时点明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用《三国演义》片头营造课堂氛围;
新课导学
北方的基本统一
(15分钟)
1.介绍本课同学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打出提纲,让学生首先从宏观上了解本课内容
2.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借用曹操的诗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最后总结点明百姓的愿望
3.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引言及第一自然段关于曹操的材料,分析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根据学生回答并对比幻灯片6
4.分析袁绍势力壮大的原因,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并对比幻灯片7,说明当时有实力统一北方的有两大军阀,一山不能容二虎,双方必有一战,导出官渡之战
5.用简洁的语言并伴以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概况。(讲述夜袭乌巢时播放一段相关影片)
6.学生完成表格官渡之战(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注意对原因的分析。
通过1的设计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课要掌握的内容;
通过2的设计,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想象,情境烘托,再现历史画面;
通过3、4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5、6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官渡之战。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5分钟)
1.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南方当时形势如何,打出《天下形势示意图》
2.学生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诸葛亮如何辅助刘备促成孙刘联合共同抵御曹操?
3.教师(或学生)简介赤壁之战经过,讲历史上几个著名的军事计谋
4.学生完成表格赤壁之战,并思考“为什么曹操两次战役一胜一负?”,讨论曹操先胜后败的原因,然后分析得出经验教训
5.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三国建立概况;并指导学生在三分天下图中标注出各国的都城、君主和建立时间(用投影仪展示完成情况)。
6.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7.简单讲述三国经济的发展
?
通过1的设计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当时天下形势;
通过2、3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趣味性;
通过4、5、6的设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历史史实的能力。
通过7的设计让学生把握三国经济概况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巩固的原因。
情感升华
(7分钟)
1.先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评价曹操
2.播放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
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由理入情。
课堂小结
反馈练习
(4分钟)
1.归纳本课内容。
2.利用课件完成练习。
?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内容,紧扣目标、落实基础
?
作业:简答题: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和实施,是我认识到:
1、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仔细钻研教材,还要认真的分析所教的学生的水平,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异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
3、课件设计过于完整,讲故事拖时较多。
??? 4、由于受时间和学生实际水平的限制,如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一块显得仓促。
???
《三国鼎立》学生用表
战役
名称
交战
时间
作战
双方
战役
特点
战斗
结果
原因
分析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绘图窗口
课件28张PPT。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知识提纲: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经济的发展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阅读课文102页引言及第一自然段关于曹操
的材料,分析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实力不断壮大盘踞河北的袁绍势力很大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多,粮食足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 表袁 术张 鲁曹操袁绍十万人约四 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著名战役分析表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
胜多曹操
胜利意义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袁绍刚
愎自用,
曹操善
用贤人天下形势示意图讲故事《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经过舌战群儒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火攻计著名战役分析表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
胜多曹操
胜利意义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袁绍刚
愎自用,不重用
人才。
曹操善
用贤人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
胜多曹操
失败
?问题讨论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可以战胜,而赤壁之战中却会战败呢?著名战役分析表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
胜多曹操
胜利意义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袁绍刚
愎自用,
曹操善
用贤人公元208年曹操和
孙刘联军以少
胜多曹操
失败
?主要原因是曹军
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再加上曹
操骄傲自满;孙
、刘联合实力增
加,联军利用火
攻,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历史使人智慧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什么经验教训骄兵必败魏蜀吴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讨论: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属于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这种局面虽然仍属于政治上的分裂,但与东汉末年相比,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三国是在各自统治范围内的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是一大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提示: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翻车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屯田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南英雄? 奸雄? 奸贼?你是如何评价曹操的?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怎样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课堂小结三


立官


战曹操统一北方孙刘联军赤


战魏蜀 吴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B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D、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A、官渡之战选择、填空题:识 图 题: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