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
周一、春秋争霸思考: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周室衰微,
诸侯强大)找一找: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2、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发?动脑筋: 看谁讲的清:成濮之战是怎么回事?
议一议春秋争霸的影响
如何?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匈奴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二、战国七雄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战役连连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前260年东方六国无力御秦大家齐动口:说说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课下动手,看谁做的棒:做一辆古时候的战车或其他物品都可!再见课件13张PPT。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齐桓公争霸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原因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成就霸业?请 思 考 :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改革(以变求强)内政生产军事社会富强、进步我有小故事: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吗?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看地图册比较:战国时期的国家与春秋时期有什么不同?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的国号)
楚、秦、燕
晋分三家:赵、魏、韩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西周的灭亡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影响
著名战役齐楚秦燕赵魏韩(争霸) (兼并)春秋战国东周战国七雄战争启示录:1、阅读有关战争的课文部分,完成以下表格。魏、赵齐围魏救赵,历史上著名战例魏、韩齐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秦、赵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比一比: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场战争,谈谈你对战略、战术方面的看法。搜集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数典忘祖 老马识途 一鸣惊人 朝秦暮楚
惊弓之鸟 管鲍之交 毛遂自荐课件12张PPT。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
周一、春秋争霸思考: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周室衰微,
诸侯强大)找一找: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2、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发?动脑筋: 看谁讲的清:成濮之战是怎么回事?
议一议春秋争霸的影响
如何?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匈奴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二、战国七雄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战役连连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前260年东方六国无力御秦大家齐动口:说说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课下动手,看谁做的棒:做一辆古时候的战车或其他物品都可!再见课件19张PPT。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具体表现:
1.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兵力减少。
2.天子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春秋的纷争二、齐桓公争霸1齐桓公为什么要争霸?又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春秋形势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1)有利的条件:齐国是 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信用管仲进行改革;
(3)成功的对外政策: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齐桓公争霸管仲相齐 进行改革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
加强训练国富兵强齐桓公的争霸活动3.葵丘会盟(时间、地点、人物、评价)时间:公元前651年(公元前7世纪中期)地点:葵丘(今河南兰考)人物:齐桓公评价:标志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北击山戎 (老马识途 )2.南伐楚国三、晋楚争霸1.晋文公的改革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
“退避三舍”
3.楚庄王称霸中原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四、吴越争霸1.吴王破楚败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十年生聚,
而十年教训,
二十年之外,
吴其为沼乎!
——伍子胥 2.勾践灭吴五、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为了迫使各诸侯国向霸主贡赋,
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影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2、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3、长平之战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楚秦燕咸阳郢郑魏韩大梁临淄邯郸赵蓟水江淮水河水济水长平齐匈奴周三.“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赵卫宋邯郸大梁齐魏围魏救赵齐-------魏大梁新郑马陵魏韩齐河水济水陵之战齐------------魏马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
双方:秦---------赵
结果:赵军大败,40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巩固练习(1)填空: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 年到公元前 年,是
我国奴隶社会的 的时期。 (2)选择: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ACBD770476瓦解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课件18张PPT。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周幽王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 (前770-前476年)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历史特征: 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霸主齐桓公争霸条件:环境资源:靠海,盛产鱼盐管仲改革:1、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尊王攘夷”,扩充疆界。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争霸条件:国富兵强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一大强国城濮大战称霸方式:称霸方式:看图说史4. 晋文公终成霸主 3.晋军“退避三舍”2. 楚成王的礼待1. 重耳流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称霸一时※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2、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1、七国 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
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名称、位置)秦魏赵燕齐楚韩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同时并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 国3、主要战役魏赵齐桂陵桂陵之战救命啊!!!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春秋的争霸1、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2、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战国的兼并1、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2、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军队数量:称霸方式:1、顺藤摸瓜
藤:①春秋霸主 ②任用管仲为相 ③召集诸侯会盟
瓜: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A秦 B燕
C楚 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城濮大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练一练AAB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A孙膑——围魏救赵 B赵括——纸上谈兵
C重耳——退避三舍 D晋文公——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D伍子胥DDB作业:完成《轻巧夺冠》
第六课。课件14张PPT。老马识途 第 六 课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周朝西周东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年)45烽火戏诸侯东 周春 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 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西 周 灭 亡31、春秋为什么会出现大国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主要的霸主有哪些?谁首先
称霸?他是怎样当上霸主的?
3、春秋中期争霸的两个国家是什么?
谁先当上霸主?他又是怎样当上霸主的?
其后称霸的又是谁?
4、比较齐、晋称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是谁?你
能举出和他相关的成语或故事或著名的
历史人物吗?
1、周王室的衰微2、诸侯的强大68相同:改革使国家强大不同:齐凭借政治威势,晋依靠军事胜利9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春秋争霸的实质政治上号令诸侯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动脑筋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自然条件:依山背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5 晋 楚 争 霸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 楚庄王称霸 问鼎中原5卧 薪 尝 胆勾 践 向 夫 差 请 降夫 差 矛 越 王 勾 践 剑感悟历史 从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身上,我们能感悟到哪些关于国家富强的启示?从他们身上,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个人成功的秘诀?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
晋文公:勤业治果,跃居霸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成霸业
(革新)
(勤业)
(毅力、志向)战 国 七 雄著名战例欣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围魏救赵减 灶 计离 间 计春秋战国战争的影响及特点战争规模:大、灵活、残酷性质:争霸(春秋)---兼并(战国)趋势: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战国)…一雄无敌天下成语接龙千金一笑 老马识途 鲍管之交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课件19张PPT。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霸主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晋楚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春秋战国管仲改革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内容结果: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晋楚城濮之战!晋楚VS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晋楚越吴卧薪尝胆春秋战国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侯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了。开动脑筋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趋势!灾难!秦魏赵燕齐楚韩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同时并存秦魏赵燕齐楚韩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齐魏魏马陵桂陵孙膑围魏救赵秦赵燕楚韩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魏长平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 秦 楚 燕
赵 魏 韩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课件20张PPT。春秋战国的纷争目录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探究活动课堂练习退出春秋时期时间:前770~迁476年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政治局面: 1、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2、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齐桓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
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
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国相管仲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
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
之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
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
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君。名兹
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
他与楚争霸,一度为楚所拘。宋襄公十三年
(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涨水(在今
河南朽城西北)。楚兵强大,他讲究“仁义”,
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
次年伤重而死。 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 (前697~前628)。
齐桓公之后,中原没有真正的霸主,真至晋文
公(前六三六年 ~ 前六二八执政)时才重举
“尊王攘夷” 之旗帜。文公早年饱经忧患,在
外流亡了十九年,即位后乃任用狐偃、赵衰等
贤良,整顿内政,发展军事,使国力大盛。 秦穆公 秦穆公名任好,赢姓,秦国历史上一位
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
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
秦国的崛起。 楚庄王 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
一。羋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
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
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
将的辅佐。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
(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接
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邲
(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
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
霸中原。 吴王阖闾 春秋时吴国国君。一作阖庐。姬姓,名
光。吴王诸樊之子。公元前514~前496在位。
吴王僚在位期间,他多次建战功。后来命专
诸刺杀僚自立。即位以后,他任用伍子胥、
伯、孙武等人,不断出兵伐楚。阖闾九年,
和蔡国联合打败楚军,并攻入楚国都城郢。
次年,越国乘阖闾出兵楚而国内空虚之机伐
吴,秦国也出兵救楚伐吴,阖闾弟夫概篡王
位,阖闾被迫退兵。十九年,阖闾又率兵攻
打越国,兵败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南),受
伤而死,太子夫差继位。 吴国大将孙武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
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
人。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
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
被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
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
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
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
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
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
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
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
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
卧薪尝胆。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
起来。前482年和前473年,越军两度大破吴
国,吴王夫差自杀,吴亡。越王勾践既平吴,
声威大震,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
勾践成为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返回战国时期时间:前475~前221年生产力发展状况:铁器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政治局面: 1、周王室衰微,成为名义上的君主。 2、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出现了七个大国相互攻伐的局面。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遗址秦始皇 秦庄襄王之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大一统的帝国,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
帝,自称始皇帝,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
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
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
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
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
北逐匈奴,南征百越。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
前210),死于巡游途中。 返回探究活动活动主题:成语故事会活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大量的历史故事流传后世,形成了丰富的成语。活动安排: 1、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2、在班级活动中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各小组报名参加,请历史、语文等学科的老师担任评委。 3、比赛,公布比赛结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返回课堂练习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宋襄公②秦穆公③齐桓公④晋文公⑤楚庄王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④③⑤①② AC课堂练习3.下列各项中,能够使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
A.多次召开诸侯会议,胁迫诸侯随从作战
B.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C.以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事
D.讨伐楚国,迫使楚国暂时中止向中原扩张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CD返回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春秋战国的纷争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2.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
3.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
D、尧舜禹时期
5.下面哪一种情况不符合战国历史:( )
A.周王室成为大诸侯国的附庸
B.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
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
6.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二、填空题
1.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年,是我国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国和______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任用______和______为将,攻破楚的都城郢。
三、问答题
1.试分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
2.“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3.请你说说诸侯争霸所起的进步作用。
四、列举题:
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两种说法)
答案:
一、1.A
2.D
3.D
4.B
5.C
6.B
二、1.春秋 战国 770 476 奴隶 475 221 封建
2.吴国 越国 伍子胥 孙武
三、
1.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是:两者都实行了改革或整顿内政。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在几年之间国富兵强。晋文公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使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2.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后来也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的局面。
3.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虽然消耗了大量的财物,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减少了诸侯国,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同步测试
基础训练(7分钟)
单项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填空题
6.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它分为 和 两个时期。
7.齐桓公通过召集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 ,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8.春秋末年,江南的 国和 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 就与越王勾践有关。
9.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 。
10.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 、 ; 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提高训练(10分钟)
材料分析题
11.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引自《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问答题
12.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能够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思维提高训练(8分钟)
13.有人说“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而应予否定”,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2.C3.C4.D5.B 6.770、春秋、战国7.诸侯会盟、城濮之战8.吴、越、卧薪尝胆9.燕、楚10.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11. ⑴公元前770年;洛阳。⑵周王室衰落,奴隶制逐渐走向衰落。12. ①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②重用人才;③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增强国力;④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13. 不同意上述观点;尽管诸侯国争霸,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但客观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同意其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也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知识梳理】
一、春秋争霸
1、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 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中著名的霸主有 、 、 等。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以“ ”为号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 国国富兵强。
二、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分天下,形成 、 、 三国,这样就形成了战国七雄。具体位置:东: ;西: ;南: ;北: ;中间: 、 、 。
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
①围魏救赵的 战役,交战双方是: 和 。
②马陵之战,双方: 和 。
③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 战役。赵军大败, 万人被俘,坑杀。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2、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 ( )
A.战国七雄 B.春秋五霸 C.张骞通西域 D.昭君出塞
4、与城濮之战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
A.尊王攘夷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时期的“减灶计”运用于哪一战役 (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6、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分天下形成的国家是 ( )
A.齐、秦、楚 B.赵、魏、韩 C.燕、赵、魏 D.秦、赵、燕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二、非选择题
1、在下列位置图中正确填写战国七雄的位置。
【拓展视野】
1.(08山东临沂卷)“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湖北 黄冈卷)“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 )
A、 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知识梳理】
一:周平王、春秋、战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尊王攘夷、管仲、齐国
二:韩、赵、魏、齐、秦、楚、燕、赵、魏、韩、桂陵、齐国、魏国、齐国、魏国、长平、四十多
【自主检测】
选择题:A.D.B.D. A.B.A.
非选择题:见七上P33页
【拓展视野】B D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是战乱纷争。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于统一。
教学反思
毁灭也意味着重生!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着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只有改革,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乡土历史-齐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动画:《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
3.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
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 (前770~前476年)
1.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本课需要我们识记掌握的主要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以齐桓公的身份)。
【师】归纳: 〖屏幕显示〗
① 优越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山海渔盐,经济富裕
【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
【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
【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
②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管仲,是齐桓公首霸的关键人物.齐国的改革主要是由他负责实施的. 〖屏幕显示〗
【师】何谓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的注解。)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屏幕显示〗
【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生】退避三舍!
【师】“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
【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
【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过渡〗
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这样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 (前475~前221年)
1.战国的形成:
【师】⑴?以故事形式讲述,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幻灯片展示)
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幻灯片展示)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知道孙膑所起的作用。
【师】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
旁白: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
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挡。我军应当以守为主,耗其士气,以期其自退。
赵括: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不辱没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
廉颇(连连摇头)
学生自己反思“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生】战争
【师】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全面看待。战争的确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但同时它也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三、小结:
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幻灯片展示)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治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看,则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那么,有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得最后的国家。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作业:
1.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 )
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
2.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A、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东周分为 和 时期,分别是我国 社会的瓦解时期和 社会的形成时期。
4.公元前7世纪后期 大战后, 成为中原的霸主。百余年后, _____________又成为中原霸主。
5.公元前260年,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的进攻。
6.列举春秋时期的三位霸主和战国七雄
板书设计:
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 四公一王
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五、课后作业:
1.请学生用本课出现或涉及的成语串起来,写一篇春秋战国的故事(约500字左右)
滦 南 县 七 年 级 历 史 学 科
学 教 案
课题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陈利民
审核
庞俊峰
学习目标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教学重点
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
学
过
程
预
习
导
航
(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自学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
1、东周分为 和 。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 、 。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①
②
4、晋楚双方进行了 之战,使 成为中原霸主。后来, 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影响、意义)。
二、自学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时间:4分钟
1、战国七雄包括: 、 、 、 、 、 、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 、 、
3、列举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备注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规则:请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然后就要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答题最出色
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学习整理
熟读记忆
反
馈
练
习
(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目的是
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 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
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 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8.阅读上列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
请回答:
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
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学教反思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示例2
课名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
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
学科渗透语文(成语)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板书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 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 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
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批注
?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 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 学科渗透语文(成语)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板书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 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 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 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 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附: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 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附: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由教师按照课本所给插图为线索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史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纷争的实质、著名人物的作为的影响等关键问题,最后进行点拨。
教学媒体
多媒体、挂图等。
教学结构和过程
由课本方框中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公元前771年,犬戎族进攻西周时,往日用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族平王迁都洛,历史称这个周朝为“东周”。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为什么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战国”呢?
(板书)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政治上:号令诸侯
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1)齐桓公首成霸业
引导学生看P31《春秋争霸形势图》,找出齐国的位置,并阅读课文P31第一段,然后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原因)?
由同学发言,教师总结。
原因:
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因此,到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力量非常强大,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这实际上就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称霸为诸侯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而此时的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楚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元前7世纪,楚晋双方在城濮展开决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最后大败楚军(引导学生看P32〈晋军猛冲楚军〉)。
“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军又打败了晋军,楚庄王取而代之,成为中原的又一霸主。
(3)江南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动脑筋: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的霸业,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是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军事等方面。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周王几乎被遗忘,“尊王”的时代已过去。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板书)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
1.战国初期:七雄的形成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引导学生阅读P33第一段文字及〈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
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齐、楚、秦、燕、韩、赵、魏 东南西北到中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齐国与魏国之间,两国主帅分别是孙膑和庞涓,(相传他们是师兄弟)齐国在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成语“围魏救赵”便出于此。
战国时期的斗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之外,还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由于秦国通过变法而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东方六国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曾一度“合纵”攻秦,但最终还是被秦的“连横”政策各个击破。各大国的势力逐渐衰落,而秦国却越战越强。在秦国兼并其它六国的过程中,有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长平之战。
3.长平之战——秦赵之间
(引导学生阅读P34小字部分)指出成语“纸上谈兵”就出于此。
小结: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史的角度来讲,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讲,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转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贱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齐晋争霸
本课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以四段式为本课的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做到阅读有目的性,时长约为7分钟。第二阶段为教师精讲,时长约为25分钟。第三阶段为讨论,时长约为5分钟。第四阶段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要点:
春秋争霸
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争霸 ①齐桓公首霸中原
②晋楚争霸
③吴越争霸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七国的形成(名称、位置)
著名战争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弄得国破人亡,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得威信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局面,夏、商、西周以来的奴隶制度遭到了最严重的破坏并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封建势力。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便是这春秋战国的500多年。在此期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社会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演绎了一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的史诗。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兵戎相见的战争气息。
新课讲授: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阅读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这样既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众多诸侯中,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称霸?纵观各诸侯的争霸,你认为争霸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战国时期有哪些兼并战争?跨越时空,重回战国。如果你是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和韩国?
你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毕后,教师开始精讲,时长大约为25分钟)
(投影板书)一.,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还洛邑,史称“东周”。(投影《西周形势图》,箭头从镐京移向洛邑,说明其都城的变换,而“周”字块变小)此时,周天子所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方圆六百里的狭小地带了。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得名于鲁国孔子编写得《春秋》,战国因各诸侯连年的相互争战而得名。春秋时期最大得特点就是诸侯间得争霸。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王室力量已严重衰微,权威一落千丈。周天子在政治、经济上的实力已不如一些中等的诸侯国了,而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抢夺土地和人口,争夺政治上的特权,不断的发动兼并战争,蚕食邻近弱小诸侯,周天子对此竟无力干涉,只得予以承认,其结果是强者愈强,相继出现了实际左右全国政局的霸主,即所谓的“春秋五霸”(教师指出春秋有哪五霸,并投影《春秋争霸形势图》使学生掌握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投影板书)⒈齐桓公首霸中原
教师提问: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能首霸中原呢?他又采取了什么的手段称霸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①地理条件;(投影《春秋争霸形势图》,指出齐国的地理位置,并可提问:齐国在今山东东北部,负山面海,战略位置极佳,又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人才因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为争霸提供了雄厚的实力。
③策略成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扩充疆界,“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是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进扰。每当中原地区各国收到戎狄等少数民族侵扰的时候,一些较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需要保护,齐桓公在这样的时候便把握时机,适时出兵救援,一方面使他在中原各诸侯国中的威望更高,另一方面又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使老百姓免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齐桓公正是通过“尊王攘夷”的策略,为齐国赢得了了政治上的声誉,并使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这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争霸的有力手段。BC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这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同时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过渡:齐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后,晋楚两国竟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而晋文公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主。
(投影板书)⒉ 晋楚争霸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年轻时因国内混乱,遭人谋杀,便出逃在外流亡长达19年。他生后到了齐、宋、楚、秦等国家,楚国的国君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十分感激,答应一旦两军交战必将退避三舍(可解释),以报恩情。后来,重耳历经艰辛,回国当上了晋国的国的国君,时年已经62岁。他深知民间疾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同时成为了北方的一大强国。耳 此时南方的楚国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很快成为了千里大国,势力一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与晋国抗衡。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 。(投影《城濮之战形势图》,并闪烁城濮)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的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退避三舍”的故事也源于此。(引导学生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并使学生认识到晋军退避三舍的目的是以退为进,避开楚军的锋芒,诱敌深入,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
晋楚的争霸并未因为一次战争耳结束,而是持续了百余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临政三年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大臣对庄王说:听说朝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一回事呢?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后,他任孙叔傲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使国势日上,为继续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天子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投影板书)⒊吴越争霸
(由于在本课中属于小字部分,所以教师略讲,并引导学生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师补充、纠正,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后人附加的)
教师略讲:吴王任用孙武等人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这使楚失去了强大的霸国地位,楚国后来在秦国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后来吴越两国交锋,互有胜负。到吴王夫差时,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但在勾践回国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他立志雪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粗衣蔬食,和百姓共同劳动,争取人心,操练兵马,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后来,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方,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教师提问:纵观各诸侯的争霸,你认为争霸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齐、晋、楚、吴、越等国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为诸侯争霸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争霸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进,军队的强大,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策略的成功。
教师讲述:春秋时期如此频繁的战争必然给社会、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灾难和痛苦。据不完全统计,在春秋时期,各国的军事行动共有483次之多。所谓“春秋无义战”,霸主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迫使各国向霸主们贡赋,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扩大自己统治的势力范围,更多的掠夺土地、人口和财物。然而,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战争,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多达140多个,但春秋结束时,一些小的诸侯国被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兼并,从而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从此,历史也进入了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
(投影板书)二.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同奴隶社会一样,也历经了形成、发展和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战国时期是这一过程的开端。
(投影《春秋形势图》,闪烁“晋”字块,使之变成裂变状,分成赵、韩、魏三个国家,同时教师讲述“三家分晋”)
教师讲述: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赵氏、韩氏、魏氏从奴隶主贵族中分化出来,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代表,他们联合起来打垮旧贵族,控制了晋国的政权。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就是“三家分晋”。
(再次使用《春秋形势图》,闪烁“齐”字块,并变换成其他颜色,表示田氏代齐,同时教师讲授田氏代齐)
教师讲述: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宰相田恒发动武装政变,杀尽齐国的国君和几家贵族,另立国君,而实际上成为傀儡。到了田恒曾孙田和时,废掉了齐国国君,自立为国君,周天子予以承认,并沿用齐国号,从而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这样,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投影板书《战国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得出易记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教师讲述:战国时期,兵革不休,先是大国吞并小国的战争,继之而来的是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战争愈演愈烈。
教师提问: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兼并战争呢?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投影板书)⒉著名战争: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教师讲述: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发生于齐魏之间,魏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当时两军主将分别是孙膑、庞涓。
教师提问:如果跨越时空,重回战国,假设你是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可以让学生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教师总结: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军,庞涓撤军回报,在桂陵中了齐国埋伏,结果大败。(其间可适当添加孙膑、庞涓的故事,以增加学生兴趣)可是好景不长,十多年后,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这一次孙膑采用了什么谋略呢?(引导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一个学生讲述不够完整,可以由几个学生来补充。)
故事梗概:孙膑仍然使出他的老办法,不去救韩,而直接去攻打魏国,庞涓只得退兵赶回去。而此时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过的地方,又数了炉灶,只剩下两万人用的炉灶。庞涓这才放心,以为齐军畏敌,都逃跑了。这时,庞涓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但没料到在马陵遭到齐军埋伏,齐军万弩俱发,魏军主力被歼,庞涓自杀。这次战役被称为马陵之战,从此,魏国元气大伤,齐国强大起来。
正当东方几国战火不断的时候,西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不断向东方扩张,吞并了东方各国的许多土地,而这时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此后又经过赵惠王的整顿内政,使得国富而民强。赵国成为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邻国。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战况空前的“长平之战”。
(在投影出的《战国形势图》中闪烁“长平”,使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教师简要叙述赵将廉颇的策略和秦国的对策。然后由学生讲述成语“纸上谈兵”的故事。
结果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赵国力量大大被削弱,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⒈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⒉改革和争霸之间的关系;
⒊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端,并且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⒋春秋、战国时期几个成语故事喻意
(可指定几个学生回答本课所学过的成语)
课堂讨论: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样的不同特点?(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讨论,引导学生从军队规模、持续时间、用兵谋略、战况结局等方面考虑,教师可参与几个组的讨论,最后请基础较好的同学总结发言)
课堂巩固:
1.在中原地区,持续了一百多年争霸战争的双方是( )
A.秦、晋??? B.晋、楚??? C.齐、楚??? D.吴、越
2.历史上“三家分晋”指哪“三家”①韩②赵③魏④秦⑤齐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3.成语“退避三舍”涉及到两个争霸国家是( )
A.晋、吴??? B.晋、秦??? C.晋、楚??? D.吴、赵
4.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历史上,军事家孙膑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与成语“纸上谈兵”相关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7.从晋文公和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统治者的个人能力C.战略战术??? D.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春秋时期,有两个国家在中原地区争夺霸主时间最长,这两个国家成为霸主的分别是( )
A.齐桓公、晋文公??? B.晋文公、楚庄王C.楚庄王、秦穆公??? D.楚庄王、齐桓公
9.“朝秦暮楚”这一成语故事应发生在( )
A.战国??? B.春秋??? C.西周??? D.秦朝
10.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在( )
A.战国??? B.秦朝??? C.两汉??? D.春秋
(这一阶段采用的是小组抢答记分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