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单元小测验(1-5课)带选择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单元小测验(1-5课)带选择题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20 19: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一)(1—5课)
一.选择题
1、假如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你会见到的情景最可能是( )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C.河姆渡人在种植水稻 D.黄帝大战蚩尤
2、考古专家进行考古勘察时,做下了这样一段记录:“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着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小专家的话,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推测是正确的 ( )
①会使用天然火 ②会利用火御寒 ③会利用火烧烤食物 ④会人工取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 彩陶 D.玉器
4.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China”时,意思指的就是“中国”)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
A.元谋 B.半坡 C.北京 D.河姆渡
5.2009年10月20日,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华遗产》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及最具华夏文明符号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河姆渡遗址同时入选“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名录”和“最具华夏文明符号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B.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C.最早栽培水稻 D.还能够饲养家畜
6.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你知道“大米和小米”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吗?(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7.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人人平等。这种情况是在下列哪一位首领当政时开始改变的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三千年前的闪电战,极为血腥残酷。据史料记载,此战“血流漂橹”。最后,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该战役是( )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国人暴动D.西周灭亡
10.“望夫石”是安徽涂山一处著名的景点,关于它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涂山氏女的丈夫在结婚后不久,便离家去治水,一别就是十三年不回家园。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植树的方向远眺,最后化成一块望夫石。这一望就是4000多年。涂山氏女的丈夫应该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1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术中,明显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能力的( )
A.使用火 B.制造工具 C.缝制衣服 D.种植作物
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火的使用 B.建造房屋 C.农业生产的出现 D.使用陶器
13.远古时代的冬冬是个非常勤快的孩子,一大早起来,吃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下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中( )
A.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4.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15.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钓上来的“鱼”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16.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齐备的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商周
17.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夏商西周时期
18.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的反对,执意举行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活动。最终两座青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高价成交。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9.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奴隶普遍使用青铜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20.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东省淄博哪个是高青县陈庄村发现了一座西周城遗址。遗址的时代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该城址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早期齐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东自古就有齐鲁大地的美誉,那么“齐鲁”的由来源于下列哪项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 )
A.“禅让”B.“天下为公”C.“受民以疆土“D.“爵位世袭”
22.商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达,主要依靠(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良好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奴隶制生产方式D.农作物品种多
23. 下列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中,第一个通过世袭制即位的是:( )
A.禹 B.启 C.汤 D.周武王
24.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开国的成汤到中兴的盘庚以及鼎盛的武丁,都是强大昌盛的代表。然而谁的知名度也比不上纣王,“比干剖心”抹去了整个商王朝的亮色。3000多年来,“商纣”几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词。下面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分封制B.炮烙之刑C.国人暴动D.烽火戏诸侯
2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的进攻,兵败降周。
B.乙带兵攻打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C.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于褒姒,幽王竟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率兵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则望着疲惫受骗的诸侯拍手大笑。后来,犬戎真的进攻西周,幽王又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烽火戏诸侯》(中国历史人教版七上)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京城”指哪里?
镐京
(2)材料中提到的“诸侯”的产生,源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从诸侯的行动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周王应承担哪些义务?
分封制;听从天子的命令,率兵随同天子作战,保护天子。
(3)这项“政治制度”对西周产生了哪些影响?
积极的:见教材
消极的:从长远看,会削弱天子的权力,造成诸侯割据,国家分裂。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种子等。······”
——以上材料摘自《韩非子》
材料三 下图是我国一处氏族聚落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怎样的生活?
群居,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北京人会用火和管理火。 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3)材料三居民生活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从北京人到材料三居民的演进的根源是什么?
原始农耕。 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工具的进步也可以)
选题答题卡:(将选择题答案写到表格内,否则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A B A B A D D A B C A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D D D B B C C C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