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一统的汉朝
一、基本情况: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历史第一册
2、年级: 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通过对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的学习,能够较全面的评价汉武帝。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掌握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史实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情景创设等方法,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培养学生“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所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较陌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内容上看,要在一个课时内传授大量的知识点,必须有所取舍。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直观生动的再现历史,让学生置身于宏伟的历史场景,加深理解。
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关键知识点紧密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分析法。材料既是基础知识,又是典型史料,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拓展的广阔空间。精选材料,扎实基础,选择“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有限与内容广泛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多媒体导入新课, 2分钟 多媒体显示:《沁园春 雪》(片段)(毛泽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还看今朝。 问题:毛泽东为什么把汉武帝称为英雄、风流人物? 学生回想毛泽东的诗歌,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最后得出结果: 汉武帝,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用儒家思想统一了中国思想文化、创办太学培养人才,大力拓展疆土,开通西域,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切入本课教学主题,生动自然,且能调动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大一统的条件 5分钟 多媒体显示材料: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问题: 1、西汉建立后的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形势? 学生阅读教材时,提出问题: 西汉初年统治者是怎样恢复经济的?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状况?称为什么?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学生了解材料并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最后可以得出: 荒凉,经济萧条,贫困。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在于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造成的。 学生看书总结: 汉高祖和他以后的文帝、景帝都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通过让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统治者的政策是社会能否安定、经济能否发展的关键。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
过渡: 多媒体显示问题:“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朝实现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大一统是由谁来实现的? 汉武帝 过渡到本课的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二、大一统的实现 30分钟 多媒体显示定义: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多媒体显示问题: 汉武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原因有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多媒体显示问题: 提问: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 汉武帝是怎样削弱诸侯国的? 多媒体显示问题: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教师总结: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最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古代思想完成了统一。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 汉武帝在经济上、对外交往、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上: 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 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军事上:反击匈奴 学生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得出结论: 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学生阅读教材后,能够从教材得出原因: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诸侯国越分越多,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也越来越分散,再也没有力量同中央对抗了,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生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 主要内容: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让学生讨论汉武帝采取的这种政策会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 学生结合本单元13至15课的内容了解。 该问题可能学生不能直接得出,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去找原因。 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了解,在学生回答时做些指导。 过渡到思想上的统一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己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明白此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思想上的转变是非常难转变的,所以汉武帝采取了非常措施统一思想。 简单的介绍经济上、对外交往、军事上汉武帝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使学生对本课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 结: 1分钟 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为大一统奠定了物质条件,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促使了大一统的实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00多年之后,西汉逐步走向衰落。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自主讨论: 7分钟 谈谈在你心目中汉武帝是怎样一个人? 从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对我国的统一有什么借鉴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后,从功劳和过错方面展开对汉武帝的评价。 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事业的借鉴作用。 通过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 联系实际,学生从中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学生兴致很高,从课件的制作到材料的运用,都比较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情况与学,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2、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了“论从史出”的观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3、在教学中存在着讲解过深,学生没明白透的情况,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正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