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课前预习】
1、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
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
2、 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
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
【课前小练】
1、商后期制造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____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2、 共同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重难解析】
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当堂评价】
1、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2.下列有关夏、商、西周社会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牧业已相当发达 B.除青铜铸造外,陶瓷业也很发达C.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D.已出现铁农具并广泛使用
3、“CHINA”的含义除了“中国”外,还有一层含义与以下哪项物品有关:
A.司母戊大方鼎 B.瓷器
C.指南针 D.水稻
4、下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 B、奴隶主 C、农民 D、地主
5、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6、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成就不包括:
A.农牧业相当发达,“五谷”齐备,已有今天的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B.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C.陶瓷业发达,玉器制造业兴盛
D.冶铁业已有一定规模,铁农具使用广泛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1、 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
三顾茅庐 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 三国故事
霸王别姬 班超出使西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间的战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楚汉战争
2、配伍选择: 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孙武(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迁( )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屈原( )
E.“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