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
1、 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
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2、 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3、 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
上呢?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呢?
【课前小练】
1、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 负责治理黄河。
2、东汉南阳太守 发明的水力鼓风工 具 比西方早一千年。耧车是一种 工具。
【重难解析】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两汉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应注意这两个重点子目的内在联系,如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当堂评价】
1、右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2、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3、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 )
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
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
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
D.汉朝农业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材料一:“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
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老百姓做榜样。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合补贴。温家宝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日报》2007年3月7日
请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汉朝的哪两位皇帝?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应出当今我国政府与古代统治者对“农”的态度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你认为我市应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