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1 14: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 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课前预习】
1、 秦汉文化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2、 地动仪有什么价值?
3、 华佗、张仲景有哪些医学成就?
【课前小练】
1.造纸术:甘肃天水汉墓中出土的纸发明于 前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时,宦官 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 纸”。纸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蔡伦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数学成就 :成书于 时的 《 》,总结了 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 天文: 时科学家 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这是一种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4、医学 ① 末年的医学家 写成 ,阐述了 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称为“ ”。
② 东汉末年的医学家 擅长 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有医学体操叫“ ”。
【重难解析】
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合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当堂评价】
1、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栖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汉代造纸示意图》(教材p88)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原因并说明举例说明。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示意图》,再查查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汉代人是如何造纸的?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