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
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前预习】
1、 曹操为统一北方,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
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2、 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全国?在赤壁之战
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
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课前小练】
1.东汉末年长期混战的主要原因是 。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赞 。与他相关的成语或典故你还知道有哪些? 、 、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这首诗在说 (人物)。
3、三国时期 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 (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4、三国时期开始于 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年。
【重难解析】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当堂评价】
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
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2.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1、配伍填空
A.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司马炎( )
B.三国时率船队到达夷洲 曹操( )
C.“挟天子以令诸侯” 卫温( )
D.献计火烧袁绍粮草 孝文帝( )
E.西晋建立 许攸( )
2、知史识图
这是什么地图 图中的三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定都于何地?图中的地名和今天的地名一致吗 说出古今名称不同的地名,并指出曾做过南朝都城的城市(包括今天的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