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1 14: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预习】
1、 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2、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
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3、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4、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课前小练】
1.三国中最先灭亡的 ,最后灭亡的是 ,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是 。但统治集团的腐朽造成了它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尤其是 耗尽了它的国力。
2、东汉末年开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他们迁居的方向是 。316年, 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年,东晋建立。
3、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 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 重用 为相。迅速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有 。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前秦的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重要原因:苻坚骄傲轻敌
5、公元420年,东晋大将 自立为帝,国号“ ”,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 南朝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先后在南京建都的政权有 。
【重难解析】
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当堂评价】
1、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2、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3、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 )
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4、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想一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少胜多”是《孙子兵法》的经典名句。结合课文学习,找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古代著名战例。这些战役对现代战争有没有借鉴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