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课前预习】
1、魏晋南北朝书法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2、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
么?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应学习王羲之的哪些品质?
3、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4、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大石窟,
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
【课前小练】
1、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称赞 的书法艺术;他被后人成为“ ”。
2、东汉时期,思想家 著有《 》宣传无神论,南朝时期,思想家 著有《 》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
3、北朝的石窟艺术有什么特点 。
4、汉字的演变过程如下,请在空格处填写:
甲骨文(商朝)----- (商周)-----大篆( )----- (秦朝)隶书(秦朝后 )-----楷书( 魏晋时期)。 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 科学家 著的《 》,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6、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 和河南洛阳 。
【重难解析】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属北魏统治者为宣传佛教、加强统治而开凿,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怎样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通过讨论,使学生正确区分石窟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形成正确认识。
【当堂评价】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
①《女史箴图》 ②《兰亭序》
③《洛神赋图》 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汉字书法的发展顺序是( )
①篆书 ②草书和行书 ③楷书 ④隶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④①③②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1、归类:请将下列历史人物按类型归类
孙权、苻坚、曹丕、拓跋宏、祖冲之、
王羲之、贾思勰、顾恺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