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华夏之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华夏之祖(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1-11 14: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华夏之祖(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课前预习】
1、涿鹿一战是怎么一回事?
2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3.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课前小练】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漫长的_________到此结束,_________开始了。
2. 约公元前_______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_。
【重难解析】
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当堂评价】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2、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1、知史识图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根据上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哪些考古实物可以验证其中的一些传说
2、读史有感: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上述史料讲述的“他”是谁
(2)你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 从“他”的故事中,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