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前预习】
1、观察p42动脑筋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
2、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
【课前小练】
1、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
“___________”,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_________国,他的不朽抒情诗名为_________。
3、相传早在4000年前的_________朝,就已经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_________。
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_________之乐”,湖北随县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_________最为珍贵。
【重难解析】
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马字的演变》插图,由学生总结金文和大篆的字形特点,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当堂评价】
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
A.尚未成熟的文字B.也叫“铭文”C.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原始文字
2、在我国古代天文记录中,属于世界天文史上最早记录的是
A.月食 B.哈雷彗星 C.天再旦 D.日食
3、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4、一直为中医所沿用的扁鹊总结的四诊法中,“望”是指( )
A.闻气味 B.按脉搏
C.看气色 D.听声音
5、保存完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编钟出土于( )
A.河南安阳 B?湖南长沙
C?湖北随州 D?陕西西安
6、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
A.孔子B.孙子 C.屈原 D.韩非子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1、 妈妈领着小明去看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他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