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汪祥 教授内容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1、你能否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中体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知识结构:一、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著名的都江堰:李冰 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二、政治上——商鞅变法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展示内容: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建构: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都江堰: 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 中游修筑的,这是一项闻名世界的 工程。3、商鞅变法:a、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争霸战争的现实压力。 b、 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c、变法内容 ; ; 。 d、意义: 。4、封建制度确立:方式是各国通过 。
巩固达标:(一)选择题1、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好。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D.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商鞅2、商鞅变法发生在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A.魏国 B.吴国 C.秦国 D.晋国4、作用商鞅变法的诸侯国国君是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5、秦国能成为其格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而完成全国的统一,主要是因为A.进行了管仲的改革 B.进行了商鞅变法 C.修建了都江堰 D.修筑了长城6、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7、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二)填空题1、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3、公元前 年, 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强大。(三)问答题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归纳生成一、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二、政治上——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④内容和影响: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