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6 13: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汪祥 教授内容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1、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 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 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3) 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4) 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 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3、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识结构: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②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之一: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二、司马迁和《史记》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③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展示内容:一、课程导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 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 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二、宗教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 , 时在民间兴起三、史学: 时司马迁著 ,体例:___________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价值: 四、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
巩固达标: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西安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教主是如来佛祖 ③追求炼丹成仙 ④ 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离骚》 B.《后汉书》 C.《史记》 D.《春秋》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明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8.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9.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相传四川青城山是______的发源地(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10.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B. 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史实的一面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12.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 《史记》 B.《汉书》 C .《后汉书》 D.《资治通鉴》 归纳生成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二、司马迁和《史记》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后反思:13.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秦王扫六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通西域 D.“神医”华佗14.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1)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2) 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3) 鲁迅曾如何评价这部书?(4)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能够写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