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2-06 13: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汪祥 教授内容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总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 4、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三次统一局面? 学习目标 1、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其影响。2、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改革内容及影响之间的关系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难点】:北方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知识结构: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二、民族大融合1、原因: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意义: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展示内容:.. 北魏:建立时间 , 族建立 统一: 年,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迁都:原因1、 2、 目的:接受 先进文化 作用:1、 2、 改革:内容:1、 2、 3、 4、 5、 6、 作用: 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与北魏合称为
巩固达标:1、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 羌族 B 氐族 C 羯族 D 鲜卑族2、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或目的不包括( )A 为统一黄河流域做准备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 平城自然条件差,位置偏北3、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 )A 北魏 B 西晋 C 曹魏 D 西汉4、我国历史上的“北朝”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王朝( )A 前秦 B 西魏 C 北齐 D 北魏5、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决心的措施是( )A 使用汉字 B 改汉姓 C 与汉人通婚 D 迁都洛阳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 周平王迁都 B 盘庚迁都 C 孝文帝迁都 D 明成祖迁都7、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8、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特点之一。下列哪些史实有利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 )①北方人口南迁②孝文帝改革 ③边疆少数民族内迁④ 压迫少数民族为奴 ⑤向少数民族征税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9、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变法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学习汉族文化 C 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D 加速了封建化进程6、材料解析题: 归纳生成一、北方的统一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二、民族大融合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2、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后反思: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 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他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怎样看待 “孝文帝”的历史作为 你有何感想 (3)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