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知识探究:导入 历史脚步进农耕,母系繁荣显眼前。
长江边,河姆渡,磨制石器用耒耜,
种植水稻养家畜,制陶制玉住杆栏。
黄河畔,半坡人,磨制石器会种粟,
住地穴,养猪狗,制陶纺线样样行。
大汶口,更先进,制陶制玉水平高。
中晚期,有变化,贫富分化出阶级。
1、“民以食为天”,原始农耕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的重大事件。原始农耕的代表是哪两个典型呢?传说中的神农氏反映了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
2.今天你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喝上小米粥分别要感谢谁?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3. 看看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上和北京人,山顶洞人比有哪些不同?
生产工具,生产活动,居住条件,生活用具
4. 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看看课文中“干栏式房屋”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
5. 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生产:.种植粟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渔具捕鱼
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制造:彩陶,刻画符号
纺织:纺线、织布、制衣
6.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析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地理环境决定的。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
知识结构: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 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 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知识学完了,小试牛刀
1.“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C 。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3.“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说的是谁( )从2题选
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从2题选
5.“彩陶”,“粟”,“半地穴市房屋”,“纺轮”说的是那一居民( )从2题选
6.你是半坡居民的一员,这天你们猎获一头野猪,要把后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 青铜器 D。铁器
7. 这些文物出土于同一地址,该遗址的居民已经(1)使用磨制石器(2会织布3)会制陶(4)有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最能体现河姆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是( )
A.打猎 B。挖掘水井 C。捕鱼 D。烧制陶器
9.河姆渡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地处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
A.交通便利,是以商业发展 B。战略地位重要
C.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发展 D。生活用水方便
10.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情况相同的是① 使用磨制石器②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③绘制陶器④都种植水稻⑤都种植粟⑥饲养家畜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11.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A.自然环境变化B。原始农业的发展C。会建造房屋D。氏族形成
13
图一是-----------居民的房子。图二是------------------居民的房子
图一居民生活在-----------------大河流域,图二的居民生活在--------------大河流域。
图一的居民种植-----------,图二居民种植---------------。
两种房屋为什么结构不同?
14.神农因天之之时,分地之力,制耒耜,教民耕作。
(1)神农氏相当于什么时候A河姆渡,半坡B,山顶洞人C。北京人
(2)说明当时居民A。会制陶B。出现原始农耕C。会制耒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