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3)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06 15:07: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五霸
(1)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争夺霸主地位。
(2)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a.齐桓公称霸(春秋首霸)
原因:①经济上:东方大国,生产鱼盐,经济富庶(shu)②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③策略上:“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葵丘会盟,齐桓公称为春秋首霸。
b.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以少胜多,大败楚军
齐国和晋国能称霸的共同原因: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c.楚庄王称霸:不鸣则矣,一鸣惊人、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d.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做了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3)春秋大国确立了霸主地位,对社会的政治有何影响?
①消极:灾难 ②积极:出现了一些较大疆域的国家,利于国家的统一
2、战国七雄
1、战国形成的标志: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战国七雄(并立):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记忆下各国都城)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堪一击,赵败。影响: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的推广: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牛耕进一步推广。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2、都江堰
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修建人 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位置 位于岷江中游
地位 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意义 消除了岷江水患(防洪)、灌溉了大片农田(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类
3、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目的 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思想)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性质 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各国变法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