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06 15: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原因、顺序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原因:①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②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
③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 ④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政治: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民间出现的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思想: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可留下)
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通灵渠平越疆(两广隶属中央政府)
3、秦朝疆域的四至:☆东至东海、南达南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课本P60)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1、秦王朝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繁重的徭役(长城、郦山墓、阿房宫、驰道等) ②沉重的赋税(收获的2/3上缴国家)
③残酷的刑法(死刑有车裂等十余种) ④秦二世更加残暴,政治黑暗
2、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地点、建立政权、原因、结果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建立政权:陈(张楚政权,陈胜为王)
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遇雨误期(直接原因) 结果:秦二世组织反扑,起义失败
意义:☆揭开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暴政
3、秦的灭亡:☆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进咸阳灭亡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
4、楚汉之争的时间、双方首脑、经过、性质、结果、启示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双方首脑:项羽VS刘邦
经过: 约法三章(刘邦,关中地区)、鸿门宴、四面楚歌 性质:帝位的争夺
结果:公元前202年,刘邦占胜了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用贤能,关心百姓。
【训练题】 ☆ 时空穿梭,历史老人带领我们回到秦朝,感受历史。
(1)假如你是秦朝中央政府的丞相,你主要负责管理什么?除了丞相外,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哪两个重要的官职?分别负责管理什么?
(2)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商人,在秦始皇统一后,你只能使用哪种货币进行贸易才算合法?假设你陪同秦始皇登泰山,他要求你在泰山为他立碑刻字赞颂他的丰功伟绩,你必须使用的文字字体是什么?
(3)假如你是秦朝的一位将军,为了抵御匈奴,你奉命修筑了哪一伟大工程?后来,你还率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地区,为了开发那里的经济,你还负责修建了哪一工程?
(4)假如你是公元前212年的秦朝儒生,你可能经历或目睹秦始皇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一次什么暴政?
(5)假如你是秦二世时期的一位农民,公元前209年,你们走到大泽乡遇雨误期,被逼无奈下你们在那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两位领导人是谁?假设后来你又投奔到项羽的旗下,那么你们歼灭秦军主力是在哪一次战争?而直接结束秦朝统治的却不是项羽,是谁带领农民起义军首先进入关中,直接结束了秦朝的统治,时间是在哪一年?
(6)历经秦朝历史的兴衰变迁,假如你为后世统治者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你想说些什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民不聊生,牲畜奇缺;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
措施:①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②休养生息,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④以德化民(德是儒家思想)
结果:海内安宁,家给人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史称“文景之治”。(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2、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措施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原因:①汉初“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雄厚基础 ②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
③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
④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⑤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收复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
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取得对匈奴的决定胜胜利。
⑥外交上: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陆路丝绸之路;同时,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开辟。
影响:武帝后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王朝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农具、耕作技术和农作物)
水利:①西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命令百官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作用:此后80余年未有大的洪患。
②东汉明帝,水利专家王景修筑黄河大堤。作用:此后,黄河八百多年未改道。
农具:☆①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犁壁;②发明新的播种工具耧车。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①南、北方的粮食分别以水稻和小麦为主;②黄河中下游地区,“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①丝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②冶铁业: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
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出现了钢材。
商业:①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②西京:长安(约50万人口,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东京:洛阳(100多万人口)
3、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策开明;科技进步;人民勤劳。
【训练题】1、列举被称为“千古一帝”和实现“大一统”的两位封建帝王?
2、举出秦汉王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及其建议者?
3、列举秦末农民战争中涌现出的农民军领袖四位?
4、列举秦汉时期与匈奴作战的著名将领五位?
5、列举两汉时期为民族友好和往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四位?
6、列举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四项科技成就是哪些?
7、列举东汉时期我国医学的两位著名医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原因:励精图治,严格治军
生活方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影响:生产迅速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表现在:
①畜牧业发达②冶铸业发达③学会农耕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汉初的“和亲”(被迫)
原因:汉初国力有限
目的:希望能阻止匈奴南下掠夺
效果:匈奴并没有停止南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2、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期)
夺取:河套(宁夏)和河西走廊(甘肃)
条件:经过休养生息政策,国力强盛,出现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局面,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作用: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北部边境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三、昭君出塞☆
时间:汉元帝(公元前1世纪中期)
联姻双方: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
影响:边境较长时间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训练题】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汉武帝刚刚即位登基后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行!(每点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1)麻烦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势力相当强大,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汉武帝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烦二:那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汉武帝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烦三:汉武帝初年,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被许多大商人把持,他们家财万贯,权势很大。汉武帝的措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麻烦四:西汉初年,匈奴经常挥师南下,经常威胁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汉武帝的措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麻烦五:汉武帝时期,一位受宠的娘娘做梦想吃到葡萄和石榴,汉武帝为博爱妾一笑,召文武百官商议,如果你在其中一名官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汉武帝采用的上述措施有什么重大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意义:了解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
时间:公元前119年
目的: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作用: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学习张骞的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4、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能: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汉与西域的商品往来情况
中原入西域: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西域入中原: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佛教☆和歌舞等。
二、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域)→西亚→欧洲(亚欧非各地)
2、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最远到达)
3、作用和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西域的时间:公元73年
2、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最远到波斯湾。
3、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是欧洲同我国友好交往的开始。
——————————————————————————————————————————————
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时间为西汉。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的纸,就称作“蔡侯纸”。造纸术发明的意义:促进了文化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东汉的《九章算术》中某些内容在当时有世界先进水平。东汉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3、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创始人。☆
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5、汉武帝时,司马迁写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