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11 16: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学年上学期《中学学单元评价》
七年级历史(一)
(第18——22课)
姓名 班别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计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4.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
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5.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6.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7.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激战,赤壁之战的主要作用是
A.打败了袁军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C.打败了曹军 D.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8.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9.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11.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1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13.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14.南朝开始时的第一个王朝是
A.齐  B.陈  C.宋  D.梁
1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1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1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
18.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9.两个同姓的人碰面,常常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下列哪件事件的发生,可能使这句话不再是正确的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少数民族内迁
C.中原人南迁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2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
2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龙门石窟的雕塑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2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2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2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
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
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的书法被赞扬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
C.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D.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农学著作
2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9.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衡
3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二、非选择题:( 计3 小题,共40分)
31.读图题:
这是小明在学习过三国鼎立这一课后,
自己绘制的地图,并在上面进行了标注,请你注意观察。
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7分)
(2)在图中找到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而奠定基础的战役的地点是: (1分)
(3)在我国民间戏剧里,曹操被演成白脸奸臣,而对诸葛亮几乎是近乎神的传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同意这种传统的看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精神?(3分)
32.三国成语、歇后语填空(12分)
1.乐不思 2、三顾茅 3、望梅止 4、刮目相
5. ——用不完的计 6、关公进曹营——
7. 大意失荆州 8、 赔了夫人又折兵
9.三个臭皮匠—— 10、 ,只欠东风
11.周瑜打黄盖—— 12、 ,死而后已
33.材料解析题(9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1分)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2分)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1分)

34.朝代接龙:祖国古代的历史就象一条长河,一个个朝代缓缓流过。你能把本学期所有学到过的朝代按顺序写出来吗?请完成下图。(每空1分,共8分)
西晋 三国 西汉 东晋 南北朝 秦 东周 商 西周 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