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0 21: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手来测量》教案
背景分析
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用其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遵循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测量要求——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测量单位的首尾相连是一个重要的做法,需要学生反复实践、体会和理解。
这一课中,学生同样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这会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在测量前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预测不是“猜”,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预测是一种探究能力,学生会在每一次预测与测量结果的对比中慢慢体会预测的意义。
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各人手指长度不同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1.积极发言,预测桌子的高度。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3.制作纸带帮助测量。
4.讨论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教学准备
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2.聚焦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我们一起来通过视频学习一下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一拃”。
(2)请你试着用“一拃”来测量桌子。
(3)老师发现有这样的“一拃”,你觉得他做的对吗?(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视频、没有从起点出发,没有首尾相连的错误示范。)
(4)机动设置:让你的同桌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观看视频。
4.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5.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三、研讨
1.一同数数各有多少拃数,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学生看法: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用身体的部位来测量家里的家具的长度或高度。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