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三角形全等
(复习3)
复习
1、我们已经学会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SSS
ASA
AAS
SAS
2、关键:找对应角和对应边
注意:千万不要将SSA条件作为SAS条件来用。
3、三角形全等的解题前分析方法是
①要证什么;
②已有什么;
③还缺什么。
“三步走”
练习:
已知:如图∠B=∠DEF,AB=DE,
要说明ΔABC≌ 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____; (2)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
(3)若要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
∠A=∠D
CB=EF
A
F
E
B
D
C
∠ACB=∠DFE
例1、如图,已知AB=AC,AD=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1=∠2,试说明(1) △ABE ≌ △ACD (2)AM=AN
A
N
M
E
D
C
B
1
2
创造条件! ?
练习
已知:如图,B是AC的中点,AD=CE,AE=CD.
说明(1)△ADC ≌△CEA (2)BD=BE的理由
=
=
_
_
√ √
D
A
B
C
E
如图,已知:AB=CD,AC=DB,说明(1)∠B=∠C (2)OA=OD
在△ABD和△ACD中:
例2
A
O
C
B
D
解:(1)连结AD,
AB=DC (已知)
BD=CA (已知)
AD=DA(公共边)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练习:
如图,已知:CA=CB,AD=BD,M、N分别是CB、CA 的中点. 说明DM=DN的理由.
C
N
A
D
B
M
按“三步走”的方法分析题目!
连结CD.
课堂小结:{请你谈谈收获、感想}
1、证题前先分析(方法是“三步走”)
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有时需通过两次全等来实现
3、注意解题格式
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d,e,f是△DEF的三条边,若∣a-d∣+∣b-e∣= -(c-f)2,试说明△ABC≌△DEF.
发展练习:
布置作业
练习卷(共17张PPT)
第一章 三角形 复习
三角形的性质
(1)边上的性质: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角上的性质: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练一练:
1、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填“能”或“不能”) (1)3,4,5( )
(2)8,7,15( )
(3)13,12,20( )
(4)5,5,11( )
不能
不能
能
能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它们
是什么三角形?
(1)三个内角的度数是1:2:3( )
(2)两个内角是50°和30°( )
3、在△ABC,AB=5,BC=9,那么 <AC< ___
(第6题) (第7题)
6、如上图,∠1=60°,∠D=20°,则∠A= 度
7、如上图,AD⊥BC,∠1=40°,∠2=30°,
则∠B= 度,∠C= 度
4
14
7或 9
17cm
100
50
60
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而第三边长为
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______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一边是7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
1.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已知AB=4,AC=3,BE=5,△ABE的周长=________.
C
B
A
E
2.如图,CE,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
则∠ECF的度数=______度.
B
C
D
F
E
A
3. 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C=3,△ABD和△ACD的周长的差是2,你能求出AB的长吗?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中垂线的概念
练一练:
10.5
90
1或5
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E是AB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P。已知∠ABC=600,∠ACB=700, 求∠ACE,∠BDC的度数。
400
800
A
B
C
E
D
F
4.如图,AD、BF都是△ABC的高线,若∠CAD=30度,则∠CBF=______度。
3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公理(SSS)
(3)边角边公理(S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角边角公理(ASA)
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角角边公理(AAS)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已知AC平分∠BCD,要说明△ABC≌△ADC,还需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请说明理由。
D
C
A
B
或∠BAC=∠DAC
BC=CD
或∠B=∠D
B
A
F
C
D
E
如图,已知AB=ED,AF=CD,EF=BC,
说明∠EFD=∠BCA的理由。
A
C
B
O
D
如图:AC和DB相交于点O,若AB=DC,AC=DB,则∠B=∠C,请说明理由.
思考题: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
A
B
P
C
如图,若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并且PB⊥AB,PC⊥AC,
则有 PC=PB
如图,在△ABC中, 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是△ABD的高线, ∠C=90 度。若DE=2,BD=3,求线段BC的长。
B
D
E
A
C
(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线段中垂线的性质:
线段中垂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
B
C
m
如图,若直线m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是直线上的任一点,
则有 CA=CB
如下图,已知△ABC中,DE是BC边上的中垂线,若AC=5,EC=2, △ADC的周长是13,求△ABC的周长。
A
B
C
D
E
如上图,EF是AB的中垂线,分别延长BE、AE至D,C,使DE=CE,则AD与BC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A
B
C
D
如图,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则有
△ABD的面积=△ACD的面积
A
B
C
D
E
如下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CE是△ADC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求△DEC的面积。
如上图,△ABC中,点D是BC上的一点,点E是AD上的一点,若BD:CD=2:3 ,DE:AE=1:4 ,△ABC的面积是8,求△DEC的面积。
A
B
C
D
E(共18张PPT)
1、如图,在△ABC中,高线BD,CE相交于点H,若∠A=60°,则∠BHC的度数是( )
A、60° B、90° C、120° D、 150°
2、AD是△ABC的角平分线,自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3、如图,∠A= 36° ,∠C= 72° ,BD平分∠ABC,则∠ABD的度数是 ;
4、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 , , (单位:cm).
5、如图,AB、CD相交于点O,已知OC=OA,请你补充的一个条件__________ 使△AOD≌△COB;
6、如图,△ABC中,AB=AC=13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 交AC于E,若△EBC的周长为21cm,则BC= cm。
7、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其中,∠B=45°,∠C=65°,求∠AED和∠EAD的度数。
E
C
8、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9、如图,D、E分别是AB,AC上一点,若∠B=∠C,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BE≌△ACD是 ( )
A.AD=AE B.AB=AC
C.BE=CD D.∠AEB=∠ADC
10、如图∠B=∠DEF,AB=DE,要证△ABC≌△DEF,
(1)若以“ASA”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2)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A
B
C
D
O
A
B
C
E
D
D
11、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AOB的平分线就是射线OP,要说明这个结论成立,可先说明△EOD≌△ . 理由是 ,得到∠OED=∠ ,再说明△PEC≌△ ,理由是 ,得到 ;最后说明△EOP≌△ ,理由是 ,从而说明了∠AOP=∠BOP,即OP平∠AOB。
12、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
13.如图,△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则平移的方向是( )
A、射线AC的方向 B、射线BC的方向
C、射线AD的方向 D、无法确定
14.将下列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20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
形重合的是
A B C D
15.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分别相交于一点,且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的是( )
A、角平分线、高 B、中线、高
C、角平分线、中线 D、以上都不对
16.如图:是一块矩形场地ABCD,长AB=102m,
宽AD = 51m,从A、B两处入口的路宽都为1m,
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m,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面积为
A、5050m2 B、4900m2 C、5000m2 D、4998m2
A B
D C
17、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长为6,且有两边相等;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17,则该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为 。
18、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已知AB=7,AC=10,BC=9,则△ABD的周长为 。
19.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20、如图△ABC中,F是BC上的一点,且2CF=BF,
那么△ABF与△ACF的面积比是_____
21、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且∠BOC=40°,则∠A=( )
A、10° B、70° C、100° D、160°
O
C
B
A
22.(10分)如图在△ABC中,,D是∠ACB与∠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D的延长线交AC于E,且∠EDC=50°,求∠A的度数.
23.如图,已知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P。
(1)当∠A=70°时,求∠BPC的度数;
(2)当∠A=112°时,求∠BPC的度数;
(3)当∠A= 时,求∠BPC的度数。
E
D
C
B
A
24.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AC=AE,试说明:△ABC≌△ADE的理由。
25. (10分)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则OB与OC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O
E
D
C
B
A
26.如图,已知AB=AD,BC=CD,AC,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他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几个(4个以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27.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河的宽度,他站在河边的点C,头顶为点D面向河对岸,压低帽檐使目光正好落在河对岸的岸边点A,然后他姿势不变,在原地方转了180°,正好看见了他所在的岸上的一块石头点B,他测出BC=30 m,你能猜出河有多宽吗?说说理由。
D
C
B
A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全等 B、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
C、 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全等 D、 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全等
2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
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
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 边角边 B、角边角 C、角角边 D、 边边角
30、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相似变换的是( ) A.抽屉的拉开 B.汽车刮雨器的运动
C.荡秋千 D.投影片的文字经投影 变换到屏幕
31、小明和哥哥并排站在镜子前,小明看到镜子中哥哥的球衣号码如图,那么哥哥球衣上的实际号码是( )
A.25号 B.52号 C.55号 D.22号
32.如图,作出△ABC 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0的图形。
·O
A
B
C
2。在△ABC中,∠A=350,∠B=450,则与∠C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是
A、350 B、450 C、800 D、1000
33.如图,在△ABC中,∠C=900,BD平分∠ABC,交AC于点D;
若DC=3,BC=6,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3 B、 C、2 D、6
34.小明在照镜子时,看到了镜子里自已的校微 ,
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
35、下图是各种汽车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6、如图,在ΔABC中,∠A=52O,∠ABC 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次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 )A、 B、 C、 D、
D2
D1
A
B
C
37、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绕它的中心旋转至少 ,
才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这个多边形是 。
38、如右图,请说出甲树是怎样由乙树变 换得到的:
。
39、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B. 已知两角及夹边
C.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
40、(6分)“转化”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星形(图1)中∠A+∠B+∠C+∠D+∠E= ,若对图1中星形截去一个角,如图2,请你求出∠A+∠B+∠C+∠D+∠E+∠F的度数。(需要写出解题过程)
(2)若再对图2中的角进一步截去,你能由题1中所得的方法或规律,猜想出图3∠A+∠B+∠C+∠D+∠E+∠F+∠G+∠H+∠M+∠N的度数吗?(只要写出结论,不需要写出解题过程。)
A
M
L
G
F
E
D
C
B
N
C
D(共22张PPT)
--复习课
一、三角形的边、角及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
3、三角形的外角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有哪些?
角平分线、中线、高线
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 )
A、2≤a<8 B、2<a≤8 C、2<a<8 D、2≤a≤8
C
2、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三角形的( )
A、中线
B、高线
C、角平分线
D、过一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 直的直线
A
请问: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几个直角?几个锐角?
二、三角形分类
三个角都是 有一个角是 有一个角是
锐角 直角 钝角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3、在△ABC中,若∠A=54°,∠B=36°,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C
三、全等三角形
知识结构
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
对应元素:对应_____、对应 、对应 。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
判定: 、 、 、 。
完全重合
边
角
相等
对应角相等
SSS
SAS
ASA
AAS
顶点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边边边(SSS)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2、边角边(SAS):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 (ASA)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结合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
2、全等三角形,是说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说明时
①要观察待说明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②分析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
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有对顶角,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总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能用简单方法的就不要绕弯路。
4、如图AD=BC,要判定 △ABC≌△CDA,还需要的条件是 .
A
B
C
D
AB=CD
或∠DAC=∠BCA
四、线段中垂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A
C
O
B
l
几何表述:
∵ 是线段AB的中垂线,点C在 上
∴CA=CB
2、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A
B
C
P
几何表述:
∵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PB⊥AB,PC ⊥AC,
∴PB=PC的理由.
5、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AE=3cm, △ABC的周长是9cm,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
A
B
C
D
E
15cm
1、如图,BE、CF是△ABC 的角平分线,∠A=40°。则∠BOC=( )度
A、70 B、110
C、120 D、140
B
2、如图,已知△ABC中,∠B=45°,∠C=7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DAE=( )度。
A、15 B、30 C、45 D、25
A
3、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A
当增加n条线的时候,有多少个三角形?
4、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 的是( )
A.5,12,13 B. 5,7,7
C. 5,7,12 D. 101,102,103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 )
A. 必定是钝角三角形 B. 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C. 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个外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三条线段a,b,c,若满足a>b>c,且aC、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彼此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全等
B. 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C. 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全等
D. 两个周长相等的圆全等
B
D
8、如图,∠1=∠2,AB=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C
9.有一次柯南看见这样一个图,要计算:∠A+∠B+∠C+∠D+∠E+∠F= 度
B
C
D
A
G
M
H
E
F
360
10、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一腰上的中线分此三角形的周长成两部分,其差为2,则腰长为 .
11、如图,AD是△ABC的高,且AD平分∠BAC,请指出∠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6或8
12、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AOB的平分线就是射线OP,要说明这个结论成立,可先说明△EOD≌ △ . 理是 ,得到 ∠OED=∠ ,再说明△PEC≌△ ,理由是 ,得到PE= ;最后说明△EOP≌△ ,理由是 ,从而说明了∠AOP=∠BOP,即OP平分∠AOB。
OFC
SAS
OFC
PFD
AAS
PF
FOP
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