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5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5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30 22: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6课。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作为单元起始课,除了明确学习的主题之外,还担负着学生前概念的测查任务,借此使教师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本课中的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观察、比较、研讨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班级记录表”记录下来。种植并照顾一棵植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后续学习,特别是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做好准备。针对这一重要的体验活动,教科书会不断提示学生,“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要照顾好它们”,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指向“植物是生物”“需要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存和生长”这两个主要概念。在总结前4课学习发现的基础上,本课要求学生讨论和呈现植物是“活”的的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具有的“生长”特征和“需求”特征。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和梳理。因此,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再次观察、对记录表的回顾,以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好好照顾身边的植物。




重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难点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种的植物以及记录单、搜集的资料等。
老师: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
术应用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
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除了身边的好朋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出示动物视频,据此提问:“动物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引出植物是活的吗?
回答老师提问,从小动物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视频展示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他们知道动物是活的,由此将植物与动物做对比,产生质疑,引发讨论。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拍照上传学生种养的植物生长变化图片,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种植过程中你还为植物们做过什么?引出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等。
学生展示自己种的植物和生长变化图片或记录表。意识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长大。说明植物是“活”的。
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展示孩子的记录表、分组结果、搜集到的资料。
记录图片、表:
分组结果:
搜集资料:
2.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图片。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引发思考,切合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分类:将桌子上的所有盆栽分为两类,汇报时说明分类理由。(限时3分钟)
3分钟讨论,对桌子上的盆栽进行分类,并讨论分类的理由。
学生在第一环节已经对植物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真”“假”植物的分类加深对植物会生长变化的理解。
3.寻找植物会开花的证据:
你们展示了自己种植的植物,老师也种了植物,但是跟你们的有一些不一样,设置悬念,激发孩子的兴趣。出示这棵植物生长过程的照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用放大镜放大开花的部位。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开花,并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植物开花?(会开花)
认真观察植物的照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通过对比,联系实际知道大多数植物会开花。
4.将学生搜集到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图片拍照上传。
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再一次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说明植物是活的。
三、巩固总结:
1.我们学校草坪上的草是不是“活”的,并说说理由。
2.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植物是“活”的的理由。
1.说说两幅图片草坪上的草是不是活的。
2.讨论植物是“活”的的理由,并用手势表示。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视频展示神奇的植物。
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视频展示
通过视频让学生对神奇的植物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植物是“活”的吗
会生长
需要阳光、
会长叶
水分等
会开花
会结果
会凋零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所以是“活”的,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同学们通过对种植植物的观察,能说出植物长高了,长叶子了等生长变化;通过回答为种养的植物做了什么,知道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生存条件;教材设计的是最后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活的,而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将整个环节提前到了孩子汇报种植发现之后,并将它改成了分类,目的是突出种植的作用,分类讨论更强化孩子感受植物是“活”的这一事实。在引课部分有孩子提出了植物不是活的,产生了质疑,这很好的诠释了本节课的教学意义,而在教学过程结束的时候我又想起来了这位学生的质疑,再次提问了他,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1.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够儿童化,评价语不够丰富。2.由于家庭环境、家长的配合度等原因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将种植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但是每个孩子都种植了植物,经历了这个过程。3.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应该引导孩子更多的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