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1 08: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理论指导】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为此,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这一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经历自已种养植物的体验过程中,认识到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在搜集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中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从而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到:科学探究要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依据这一理念及一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情景,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入手,引发学生质疑、对比,并通过观察、回顾观察日志等,在相互交流、启发活动中,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在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问题、观察、表达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概念,并进而运用植物“活”的理由为依据来判断纸花是不是活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扶”而不“包办”,“教”为“学”引领,“研”而有“实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探究氛围。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植物,交流自己的观察所获,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转化为证据。第二个活动是展现观察记录,引导学生描述植物第一周是什么样子的,第二周是什么样子的,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科书通过两组图片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有快有慢,但不管是快是慢,都是在生长发育,这就是有生命的表现。当然,学生还可能会说到植物会开花、会结果,还会死亡。这两个活动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回顾经验,以及相互交流启发,来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是一个活的物体。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收集其他资料的活动,以观察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让学生把视野从静态的现象、短期的现象引入到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当中,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完善植物是活的证据。整节课围绕“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花是活的吗?”这两个问题去讨论,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认识植物有生命的。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老师已经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积累,在将近一个月的种植养护活动当中,已经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特征的,学生也基本上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老师帮他们回顾和整理。孩子们在观察交流中,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的发现,搜集证据来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本单元的一个核心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植物是活的”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植物是“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玩具鱼、金鱼、非绿叶植物、纸花、塑料花、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聚焦探究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老师带来了两位小伙伴,请大家仔细看!
是什么?(玩具鱼、金鱼)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金鱼是活的,玩具鱼是用来玩的,死的。)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证明金鱼是活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活的呢?
观看视频。机器人呢?
我们知道了动物是活的,那植物是活的吗?大家猜猜看,认为植物是活的请举手,认为植物不是活的的请举手。谁有疑问?(植物不吃不喝,不跑不动,你们却说植物是活的,有什么证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名小小科学家,寻找证据,证明植物是不是活的。
【设计意图:通过变魔术,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调查学生对动物是“活”的的原有认知水平,并通过呈现生活中动物会动、会吃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要证明动物是“活”的,是需要寻找证据,为后面证明植物是“活”的寻找证据做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证据
1、观察常见植物(盆花),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植物是“活”的理由。
2、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回顾自己是怎样照顾它们长大的,并讲述植物的变化。找出植物是“活”的证据。
(1)仔细观察每一次的记录,看看植物发生哪些变化?
(2)把找到植物是“活”的证据和小组同伴轻声说一说。
3、课件演示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再发现植物是“活”的证据。
你们还知道什么,证明植物是活的?
展示其他植物“活”的资料:樱花一年四季的变化图片。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从观察班级摆放的植物、自己种植的植物,其他方式了解到的植物特征等,发展他们寻找植物是“活”的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强调落实一年级学生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继续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概括植物是“活”的证据
1、课堂小结:根据寻找到的证据,认识植物是“活”的。
2、巩固认识:让学生在活动记录表中圈出“植物是活的”理由。
3、学以致用:讨论纸花、塑料花等是不是“活”的,再通过老师演示纸花制作过程,证明纸花不是“活”的。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纸花是不是活的及演示纸花的制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之所以是活的,因为它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而且在这成长过程中,它的各部分是不断变化的】
四、课后延伸
1、珍爱生命,爱护身边植物的教育。
2、、布置课后作业:制作一个土豆盆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爱护植物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而且知道可以利
用植物的生长变化为生活服务,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板书设计】
植物是“活”的吗
有生命
会长大
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需要阳光
需要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