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用手来测量
学
科:科学
年级:一年级
课
型:新授
备课教师:
课
时:1课时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在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学情分析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
来测量。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用其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遵循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测量要求———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这一课中,学生同样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
让学生在测量前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预测不是“猜”,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用拃测量必须连续首尾相连,利用纸带做标记比较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学生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学生能对测量活动追求准确。
4、学生能认识到用手来测量是不确定的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用纸带记录下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到用手测量的方便和不准确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支笔、
教师准备:小磁铁10个,黑板皮1个,白纸1张。PPT一份。30条纸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
上课。
我们来做个游戏。
教师伸出手。我们一起伸出手数手指。
这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弯曲食指,手指尽量伸直,这叫做什么?出示PPT:
从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叫做拃。(板书:一拃)
我们用拃可以测量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教学生数手指,理解什么是拃。)
学习新课
我先用拃来量一块黑板皮。
谁来试一试?
请一组同学来量,应该怎样来量,每量一拃要用粉笔做一次标记。一个人量一个人做竖线标记。
量的人要注意什么?
手伸直,从边缘量起,一拃接着一拃,这叫做首尾相连。
怎样记录测量的结果?你怎么描述测量的结果。
李天艺同学说她测量的是两拃多一点,我记作2+,或3-。还要写上名字,表示是李天艺的拃量的。
这里还有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上。谁来用拃量一量?请一组同学。同学们看一看他们量的对不对。
评议规范测量动作。
想不想量一量?
伸出我们的手,看一看自己的一拃有多大。再看一看桌子的高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大约是几拃?板书:预测。
学生可能说7拃、10拃。
我们将用纸带来测量课桌的高度。
出示P32图二。
蹲着的同学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把纸带拉直,纸带与上端要保持垂直。
站着的同学要注意什么?
把纸带拉直,在纸带与桌面碰到的地方做出标记。
做完标记后我们接着做什么?
出示:P33页图一。
两个同学一个用拃来测量长度,每一拃要首尾相连。另一个每一拃都要帮着做竖线标记。最后签上用手量的同学的姓名和测量结果。
完成后,用纸带的反面再测量一次课桌的高度。同桌承担的任务互换。测完后,将纸带交给我。
还有谁不清楚?
分发纸带学生开始试验。教师巡视,规范实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出示图片引导实验。
实验结束。出示实验记录表。
将先完成的十幅作业出示在黑板上。实验的纸带都收齐。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一些数据:读十条数据。
问: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下一节课我们将用一支新铅笔和一枚回形针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自己准备的纸带量一量家里家具的长和宽。
下课。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用拃和纸带测量课桌的高度。)
布置任务
准备新的铅笔一支,回形针1个。保存好纸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我们的纸带
一拃
预测
黑板皮
白纸
课后作业:
回家以后,用纸带和拃配合测量至少两种物体,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采用拼音和数字、图画结合的方法
。
2018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2.3用手来测量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
学科:科学
教师:丁永刚
班级:一(2)
联系方式:13966000517
3139703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