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科学
班
级
二年级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课
题
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四课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师生互动小游戏,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睛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交流谈论法等
教学具准备
30厘米长塑料尺若干、活动手册、刻度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游戏情境比一比谁的反应速度快,老师请同学做镜面游戏,老师做什么动作,学生做什么动作;接着加大难度,做反向动作游戏,并让学生分组游戏,让学生感受反应速度的快慢2、创设问题情境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的反应速度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反应速度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探究活动来获取答案。二、探究实验1、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①微课演示抓尺子游戏②教师和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上端,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极为成功,就可以记录尺上画√。③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两人一组完成实验,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在活动手册上。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①思考:为了更准确的反应速度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那么我们该怎么标呢?②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度尺和真正的尺有什么区别,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的规则,从尺子上到下标记“1到10”③制定完成后,统一游戏规则反应速度尺应该捏小数字的一端,抓到数字大的反应快,抓到数字小的反应慢,要注意反应速度尺的下端和抓的手距离要统一,这样才能在全班同学中进行比较,体现公平性。比一比,看谁抓得快,得分高①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每人五次,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分数高。②挑选几名全部抓住的学生的数据,分析每次得分情况。研讨1、玩抓尺子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2、说说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3、小结,通过学生数据记录,发现学生的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的。拓展提升谈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但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改变的,良好的反应速度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下面通过一些图片,看看这些运动是利用哪些感觉器官协同合作的?(出示PPT)小结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用以下句式来反思一下:在本节课中我学习到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如果自己给本节课表现打分,是多少分——。
【设计意图】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本环节,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设计思想】:提出问题,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收回。回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设计思想】此环节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模仿操作,使学生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比较出哪些同学反应快些,哪些同学反应慢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为接下来在尺子上标记数字作铺垫。【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活动,学生发现了标记数字的重要性,从而顺利的过渡到本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体验亲身制定规则的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较分数的过程中,分析每次实验得分,会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分数相对较高,这说明反应速度逐渐变快的过程,反应速度可以被训练。【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学生通过课堂回顾,总结出身体的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反应速度可以被训练提高。【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介绍一些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的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速度快慢比一比,谁抓得尺子多?比一比,谁的得分最高?如何提高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