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起点和终点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0 21: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熟悉的跳远比赛,调动气氛,同时在同一条起点线上跳也为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的公平性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热身运动:小青蛙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我们先把它们请出来。我们在运动之前都要热热身,小青蛙们要比赛了,也要先热热身,我们先帮它们热热身吧。
(设计意图:比赛前的热身运动,让孩子尝试怎么弹跳青蛙,吸引孩子的兴趣,并体会小青蛙在跳的时候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也为后面的青蛙比赛打下基础。)
任务一:淘汰赛,三局两胜
老师演示青蛙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利用大小两只青蛙进行三局两胜的比赛。同桌两人一小组,选出每个小组跳的远的一只青蛙,注意要让两只青蛙在同一起点比赛,并且以同一标准确定终点位置。每个小组选出获胜的一只青蛙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任务二:纸带标出最佳成绩。
终点怎么标呢?
板书演示:在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处画线。
(1)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一次跳,跳的很近,在哪标终点?
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2)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二次跳,这次跳得远了,可是跳歪了,怎么办?
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3)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三次跳,头反方向了,怎么办?
演示:同样的方法,在离起点最近处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4)提问:三次跳远成绩,我们取哪次最为最终成绩啊?生:最远的那次。
师:将最远一次的线画长。在纸带最远的标记折叠,用直尺割开。并在代表青蛙最好成绩的纸带上写上姓名。
讲述:所以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距离就是我们小青蛙跳远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并且让小组同学学会互相配合。)
任务三:选出最长纸带
各组同学到讲台前对比纸带长度,对齐起点,比较终点,确保比赛公平。
师总结:对齐起点,比较终点。
观察起点对齐后的纸带,谁跳得最远?比出全班的跳远冠军。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互相协作完成青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进一步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识。利用孩子间互相比较谁的青蛙跳得远,让孩子进一步意识到对齐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同学们选出了参加跳远比赛的青蛙,青蛙国王为了感谢大家,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礼物,老师为同学发小礼物作为表彰。
(三)拓展延伸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一个新的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公平测量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起点和终点》一课是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和测量》单元中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或许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从故事导入——起点和终点的确定——热身运动——青蛙跳远比赛——拓展延伸这几部分展开。首先我以森林里动物们举办运动会,小青蛙也想参加比赛引入,抛出问题:怎么比出哪只青蛙跳得远?继而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在探索和研讨部分,我反复用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我以板书演示的方式,动静结合,配以童趣的语言和动作,让孩子们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示。青蛙跳远比赛中我先让两人一组选出跳的远的青蛙,再对比全班青蛙所跳距离比出跳的最远的青蛙。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在课堂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交流得偏少。这一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有难度的,首先要学会让纸蛙跳起来,还要进行两人的比赛,最后全班来进行比较。这样的课势必需要老师指导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说方面怎样达到一个平衡,还需不断思考和磨练。另外在奖励学生的时候如果也渗透进起点和终点的意识会更好。教学是门艺术,还需不断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