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本课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比一比谁的得分多。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第二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应快慢是可以被强化训练”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眼手的配合以及多次训练得以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难点: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反应速度尺,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玩过翻拍手游戏吗?
2.介绍活动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想一想,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3.指名回答。再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4.孩子们,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主要运用手和眼睛这两个感觉器官。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就来测试反应快慢。(板书)
二、探索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的反应速度是快还是慢,我们玩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活动一:
1、明确游戏规则。
师与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
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活动,师巡视。
4、学生交流结果。(我们的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
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抓尺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只要抓到尺子,就算成功。为了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
活动二:
1、讨论制定游戏规则。
2、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3、交流得分,谈感受。
三、研讨
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板书手眼配合,多加训练)
四、小结
孩子们,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但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能提高反应的速度。
五、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手眼配合
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