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 认识智能停车场中的数据处理
——体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工具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2)了解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3)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以及使用数据排序、筛选、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4)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分析数据需求,采集和存储数据,并使用恰当的表格数据加工方法处理数据。
2.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
(2)教学素材:自动数据采集设备的实物、视频或图片;智能停车场的图片或视频;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微视频或图文教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软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据的采集工具及方法,数据的组织和存储,表格数据的加工方法。
(2)难点:关系型数据库,数据透视表。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
课时 1.导入 播放智能停车场引导车辆的引导屏的视频或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屏上的信息是如何得到的?”引出数据自动采集设备。 观看、倾听、思考、讨论。
2.了解常见的数据自动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结合知识链接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及活动4.1的内容,引导学生交流身边的自动采集设备,展示介绍智能手环、频监控、违章抓拍、测速仪、智能家居等的图片或视频。
回答、思考、倾听、观看。
3.理解数据保护的意义 呈现一些数据保护实例的图片或视频,
组织学生交流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
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数据保护的意义,形成数据保护意识。 观看、思考、讨论。
4.了解数据的组织形式 提出问题:“数据自动采集工具能够帮助停车场管理员发现空闲的车位。为了清楚地标记车位的信息,并实现在不同位置给出引导信息(如停车场门口,某一层,某一层的某一区等),停车位数据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思考、讨论。
组织学生交流“停车位使用实时数据
表”中各列的作用。
5.完成活动4.2 布置活动4.2,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活动。 完成活动4.2。
6.总结 归纳数据自动采集的作用及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明数据组织形式的作用。 参与归纳、倾听、
思考。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
课时 1.导入 提出问题:“自动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停车位数据被保存在哪里?引导显示屏上的信息是从哪里读取的?”引出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应用系统。 倾听、观看、思考。
2.认识数据库 利用教材中“停车引导中的数据处理”图讲解数据处理环节中涉及的软硬件,重点突出数据库的作用。 倾听、观看、思考。
3.了解数据库相关术语 通过停车场引导模拟程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约束、数据类型的必要性,理解其含义。 体验、思考、讨论、回答。
4.完成活动4.3 布置活动4.3,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活动。 完成活动4.3。
5.总结 归纳数据库的作用及数据约束和数据类型的含义。 参与归纳、倾听、
思考。
第3
课时 1.导入 片,呈现停车场收费过程视频或相关图
引出本节内容——计算停车费。 倾听、观看、思考。
2.分析停车费计算方法 给出教材中的收费标准“1小时以内免费,超过1小时每天5元”,引导学生分析停车费计算方法,并分步骤描述计算方法。
思考、回答。
提出问题:“如何实现计算?有无合适工具?”引出电子表格软件。
3.了解电子表格软件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介绍电子表格软件。 倾听、观看、思考。
4.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9页的“思考与讨论”,着重分析表中各字段的计算特性和数据类型。 思考、讨论、回答。
5.利用公式计算应付费 演示或请有基础的学生演示教材“应付费”列的公式输入方法,强调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倾听、观看、思考、阅读教材、模仿操作。
让学生尝试完成“应付费”的计算。
6.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0页的“思考与讨论”。 讨论、回答。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3
课时 7.利用函数计算实付费 演示“是否0~1小时”列的计算方法,讲解IF函数的用法。 倾听、观看、思考、阅读教材、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完成“实付费”列的计算。
8.演示点评 组织学生演示“实付费”列的计算方法,并点评。 演示、观看、倾听、思考。
9.总结 归纳电子表格软件中公式和函数的用法。 参与归纳、观看、倾听、思考。
第4
课时 1.导入 回顾公式和函数的用法,给出活动4.4的计费需求,布置任务。 观看、倾听、思考。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确定表头。 分析、讨论、回答。
3.展示点评 组织学生展示并点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示、点评、讨论。
4.设计公式与函数 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方法和表头,确定计算公式与函数。 分析、讨论、操作。
5.展示与交流 引导学生展示计算公式,讨论“停车超过24小时”情况的计算方法。 展示、思考、讨论、操作。
6.总结 归纳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函数和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复合函数的用法。 参与归纳、倾听、观看、思考。
第5
课时
1.导入 提出问题:“下周四14:30,停车场附近有临时性的展览活动,预计会有大量车辆驶入。停车场管理人员想了解:该时间段停车场的接纳量大概是多少?哪些区域空闲车位多?该时间段如何开展停车引导?”引出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观看、倾听、思考。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完成某一时刻停车数据分析需要的数据:每个区域的停车位总数、占用停车位数、可用停车位数。 分组讨论、分析、汇报结论。
3.展示点评 组织学生展示并点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示、点评、讨论。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5
课时
4.认识数据透视表 呈现数据透视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第52页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读懂数据透视表并认识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阅读教材、思考、
讨论。
5.制作数据透视表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演示数据透视表的制作过程(或播放视频教程),指导学生完成活动4.5的第1项任务。 观看、倾听、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6.展示点评 组织学生展示并点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示、点评、讨论。
7.总结 归纳数据透视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听、参与归纳、观看、倾
思考。
第6
课时
1.导入 提出问题:“下周四6:30~22:00,在停车场附近将安排一个1小时左右的活动,预计会有大量车辆驶入。为解决停车问题,希望停车场管理人员给出建议:下周四哪个时间段开展活动较好?”
观看、倾听、思考。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给出合理建议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分组讨论。
3.展示点评 组织学生展示并点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示、点评、讨论。
4.认识折线图 展示教材第54页的折线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该页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读懂折线图并认识折线图的作用。 阅读教材、思考、
讨论。
5.制作折线图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演示折线图的制作过程(或播放视频教程),指导学生完成活动4.5的第2、第3项任务。 观看、倾听、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6.展示点评 组织学生展示并点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示、点评、讨论。
7.总结 以折线图为例归纳图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参与归纳、观看、倾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