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教案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教案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12:52:45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主要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主要介绍了类型、特点和诱导基因突变的主要因素已经基因突变的机理等内容。基因重组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一个是交叉互换。染色体畸变主要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两个方面。根据每种变异的特点,将其进行生产实践的应用--遗传育种。
认识生物具有变异的普遍现象
说明生物变异的类型
说明基因重组是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基因重组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以及生物之间的统一性,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
1.
教学重点:基因重组的实例和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2.
教学难点:基因重组的重大意义,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与生物的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密切关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
PPT
教的活动1通过谚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引出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
学的活动1分析
回答
教的活动2疑问:那什么是基因重组,为什么会引起子代性状发生变异?
学的活动2分析,思考、回答
教的活动3通过介绍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由同学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变异个体
学的活动3思考
记录
学习
分析
教的活动4我们是不是可以应用基因重组产生变异子代的特点,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呢?
学的活动4思考,分析
回答
教的活动5资料分析,根据所给资料,进行育种操作
学的活动5自己书写操作过程和步骤
教的活动6除了典型的杂技育种可以产生新品种外,还有其他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变异新个体的方法吗?
学的活动6转基因技术
教的活动7基因重组概念的延伸
学的活动7分析回答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转基因技术
教的活动8学习了这么多基因重组的应用,那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的活动8分析,回答
教的活动9当堂小练习
学的活动9分析
回答
该部分内容是第四章的第二部分,实际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学习过,相对于基因突变更熟悉一些,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即自身与父母的变异,更有利学生掌握,第4章 生物的变异
第2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本课时为必修2的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2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本课时主要由“基因重组”、“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三部分构成。前面三章学习了遗传,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学习了遗传物质如何控制性状的传递以及遗传规律,本章内容是变异,遗传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补充,本章的内容安排让学生知道生物变异的来源以及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更为后面要学习的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知识框架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命观念】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建立结构与功能观,理解基因重组带来的改变。
【科学思维】运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提高育种的效率。
【科学探究】探究不同的育种方法,得到更好的育种产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创新意识。
【社会责任】关注育种知识,积极运用生物学原理,指导生产实践。
重点:基因重组、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
难点:基因重组
1、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如图为孟德尔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实验亲本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出现了重新组合的性状类型(简称重组类型)为?比例为?
2.导致不同性状(黄色和皱粒、绿色和圆粒)重新组合的原因为?
3.请将基因标注在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合适位置。
4.若YyRr的基因位置如图所示,结果还有可能出现不同性状的重组吗?
5.请画出黄色圆粒产生配子的过程(要求画出前期Ⅰ及配子的细胞图并标上基因)
小结,引出基因重组的概念。
2、杂交育种
图片展示抗病黄果肉和感病红果肉,现育培育抗病红果肉,请设计育种方法,并以适当的文字和箭头说明。
注意强调育种的过程及育种图解的书写。
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还有其它育种方法可以获得抗病红果肉吗?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学生会想到前面学过的诱变育种的知识,且在此处可将两种育种方法进行比较,请学生自己总结。
最后,补充杂交育种的概念: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有目的的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一般可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
在此基础上提出杂交育种的局限,只能是同一物种之间进行杂交,现在得到的抗病红果肉不抗冻,已知北极海鱼有抗冻基因,请设计相应的育种方法。
3、转基因技术
质粒:运载工具(T-DNA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植物的染色体)
外源(目的)基因: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
受体细胞:植物细胞
离体的植物细胞发育成新性状的植株的原理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意义:(1)人为地增大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2)定向改造生物,针对性强,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明显。
四、基因重组
1、狭义的基因重组: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减Ⅰ后期)
②基因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减Ⅰ前期)
2、广义的基因重组:③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
遗传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补充,本节内容为基因重组及基因重组的应用,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理解上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本节知识点易错点较多,尤其基因重组的本质以及何时发生基因重组,学生易混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特别注重细节的落实,层层引导,以学生熟悉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切入口,引出基因重组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层面的拓展,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内容也是孟德尔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的一个结合点,因此以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引入,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引导学生思考交叉互换也能让不同性状重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本节课采用问题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比较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的不同,比较狭义的基因重组和广义的基因重组的差异,比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等等,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