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学案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学案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9 12:57:36

文档简介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2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学案)
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
摩尔根的杂交实验
重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摩尔根的杂交实验
难点:摩尔根的杂交实验
1.查阅有关萨顿的蝗虫实验相关知识
【答案】(1)1903年,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又具有了24条染色体。蝗虫子代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与亲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按形态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
果蝇适合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材料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个体小、繁殖快、生育力强、容易饲养。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且性状明显。
1.摩尔根的杂交实验
(1)眼色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吗?为什么?
(2)与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又有什么不同?
(3)摩尔根提出了怎样的假说来解释上面的问题?你能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吗?
【答案】
(1)符合
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2)白眼都是雄性
(3)假设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的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交叉互换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分别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
B.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离的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的基因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上,故A正确。
2.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T与t分离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C.发生交叉互换时能够产生8种配子
D.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R与R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T与t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T与t分离,此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发生交叉互换时,能产生4种配子,RT、Rt、rT、rt,C错误;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3×2=6种基因型,D错误。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直接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本节内容运用了类比-推理,又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实验既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又有新的发现,关于实验结果的解释及验证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本节逻辑思维严密,综合性强,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素材。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
学案
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掌握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
学习目标确定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掌握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2.
学习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2.
教学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性。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
1.
染色体是由

组成
2.
基因在孟德尔定律中的变化:①等位基因在
过程中
②非等位基因在
过程中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减I,前期
、中期
、后期
②减II,前期
、中期
、后期
【答案】1.DNA
蛋白质
2.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彼此分离
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自由组合
3.染色体形成,同源染色体配对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
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形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着丝点断开,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来两极
【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
1.
回忆减数分裂过程,画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图
减I染色体变化:
减II染色体变化: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
摩尔根实验
①实验材料
②选用此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③资料1
在20世纪初期

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色体。画出果蝇XY染色体的同源与非同源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画出萨顿假说图
⑤画出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变化图(以基因Dd为例)
⑥画出父本(XY)和母本(XX)两者在形成子代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
⑦资料3:1910

5
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对于这只后来在科学史上非常出名的昆虫,摩尔根使它与野生型红眼雌蝇交配而留下了后代。
如何解释此现象
为什么白眼果蝇全部是雄蝇?
摩尔根假设:
请根据摩尔根的假说,写出此两种果蝇杂交的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
红眼
×
白眼
4.
摩尔根实验的结论是


5.
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①基因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在
过程中
原因而分离
②自由组合定律
非等位基因在
过程中
原因而自由组合
6.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7.
请在下图中标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针对性练习
1.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从基因组成看,这种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多少种类型?

A

A.
4
B.
8
C.
16
D.
32
2.某植株进行自花授粉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是Ab:aB:AB:ab=3:3:2:2,那么该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在A/a、B/b之间交叉互换的原始生殖细胞的百分比是

B

A.
20%
B.
40%
C.60%
D.
80%
3.
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I,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I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精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带有I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研究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以作为父本或母本
B.
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状眼占1/3
C.
该果蝇的致死突变进来源于亲代的父本
D.
该果蝇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各不相同的配子
I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