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体操技巧——前滚翻 2、游戏教学比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前滚翻,并领会 其锻炼的价值。
2.技能目标: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
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树立用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战
胜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蹬腿、提臀、屈臂、低头,滚动圆滑,方向正。
教学难点 枕骨、肩、背、臀部依次触垫滚动,滚动圆滑
教学策略 讲解示范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保护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结 构 教学详细内容 时
间
组织教法、学法及要求
教
学
常
规
1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 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
3 检查服饰,安排见习生
2
分
钟
组织:
△△△△△△ △—男生
△△△△△△
○○○○○○ ○—女生
○○○○○○
● ●—老师
要求:集合快、静、齐,认真听讲,弄清学
习内容
愉
悦
身
心
1 教师带领学生慢跑3小圈
2 原地徒手操(4ⅹ8拍)
1)头部运动 2)绕环运动
3)扩胸运动 4)腹背运动
5)正压腿 6)侧压腿
7)活动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
3 辅助练习
1)快速反应:“天”“地”“球”3个字分别对应3个动作,老师喊字,学生快速做动作。
2)游戏《喊数抱团》
并腿坐在地面上,胳膊抱住腿做圆周滚动练习。
8
分
钟 组织: ← △△△
要求:
△△△ →
1 队形整齐,口号响亮
2 徒手操动作舒展、大方、协调、幅度大、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组织:
成体操队形站立。
要求: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快速模仿教师动作。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动作,并习。
活
跃
身
心
、
增
添
乐
趣
前滚翻教学方法: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前滚翻的连续动作。
2 讲解示范动作(动作要领)
练习者从蹲撑开始,双手撑垫,低头含胸,同时屈臂,两脚蹬地用脑后着垫子,然后肩、背、腰、臀依次着垫,上体向前跟进,两手抱膝站立。
注意事项:
1) 两手用力推垫子,两脚用力蹬地,力量要均匀。
2) 团身不紧,身体松散,导致翻滚力度不够。
3 保护帮助:保护者蹲于练习者侧面稍后的位置,当练习者向前滚动时,推其背部帮助滚动。
4 组织教学:
1) 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如右图)
每组第一名同学做一个前滚翻,绕前面体操垫跑回来与下一名同学击掌,第二名同学开始,以此类推分别进行。
2)学生积极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师生互动,探究,并对学生动作进行对比练习,学生相互评价。
5 游戏比赛:
游戏名称:《谁最快》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六组,男女各三组成纵队站于线后。发令后,第一名学生开始跑,到垫子处做前滚翻后继续前进,绕过前方的凳子后迅速折回,与下一名同学击掌交接,最后回到队尾,依次类推。最后跑完的男女队受惩罚。
25
分
钟 组织:
△△△△△ ■—垫子
△△△△△
■ —● ●—教师
○○○○○
○○○○○
教法:教师做两次完整示范,再进行边讲解边示范。
学法: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动作要领。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并思考。
组织:
↓ ↓ ↓ ↓
↓ ↓ ↓ ↓
教法:教师进行巡回讲解和示范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小组长的帮助下积极练习,认真体会前滚翻动作
要求:小组长认真负责,学生积极练习,积极配合
组织 垫子 凳子
△△————■———→★
△△————■———→★
○○————■———→★
○○————■------→★
规则:每组必须跑自己的路线,过垫子不能跳过或走过,必须做前滚翻过垫子,必须绕过凳子才能折回。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监督游戏。
、
平
静
身
心
与
讲
评
、
1放松游戏《穿越丛林》
方法:学生站在岸上,用垫子做铺衬,每位学生站在垫子上依次向前安全达到对面岸上。
2集合整队,本课小结(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提出问题所在。)
3 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5
分
钟
组织:每组学生成纵队站立于河岸后。
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垫子上,不能掉下去,当学生到达对面岸上时,必须把垫子也拿到岸上。
组织:
△△△△△△
△△△△△△
○○○○○○
○○○○○○
●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结合老师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
所需器材 垫子10块 凳子6个
课
的
密
度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完成动作的重点在于团身紧。先让学生在自由练习中尝试完成了动作,为接下来学习前滚翻打下了基础。在讲解动作要领时,通过“ 天”“ 地”“ 球”等专项性动作练习,学生认真模仿进行团身滚动练习,再一次强调了本课的重点“团身紧”。
本课在学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教师没有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指导本组的同伴进行帮助指导,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