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项目一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共3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项目一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共3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0-27 09:02:54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数据与信息
项目一
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
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通过获取到的数据,感知其中的信息,描述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
3.注重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难点:信息的获取方式与处理。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思维导图软件、大数据应用平台。
2.教学素材:鸟类研究的案例或其他获取信息方式与处理的案例,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的交互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同时带来了海量信息。现实社会中,数据和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时刻处于数据和信息的包围之中。那么,什么是信息?今天,我们将学习信息的基本知识,并如何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二、什么是信息
(1)
阅读教材中的项目一“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2)
阅读知识链接中的“
数据和信息”,结合“处理数据,获取信息”,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3)
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及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的问题和任务。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把数据有组织、有规律地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数据一方面承载着信息,另一方面也产生着信息。
三、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数据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考试的成绩、上课的铃声是数据,人们阅读的文章、观看的影片也是数据······有了数据,人们就会感知其中的意义,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因此,信息也是普遍存在的。
(2)可处理性
对数据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新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同一数据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例如,从某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第7~12位,得到数据199006.根据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从中可以解读出信息-这个人的出生年月为1990年6月。作进一步加工处理,还可以从中解读出更多信息,如这个人的年龄、属相等。
(3)传递性与共享性
数据和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同一数据或信息可以通过复制、传播,被多人重复使用。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数据和信息本身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例如,同一新闻,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新闻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多人,而新闻本身不会因传递和共享而有任何损失。
(4)价值相对性与时效性
数据和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其价值只有当数据或信息被利用时才能体现出来。数据和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使用者对数据和信息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两家鞋厂分别派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共同感知的数据是“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然而这两位推销员从中获取了不同的信息:第一位推销员认为“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第二位推销员认为“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对数据和信息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采取了不同的行动,从而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第一位推销员失望而归,第二位推销员请鞋厂速寄来100双鞋,把鞋送给岛上的居民,最终为鞋厂赢得了销售市场。数据和信息的价值也与个人需求有关。例如,“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这一数据及它承载的信息,对于想到岛上推销鞋的推销员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与此事不相关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价值。
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还与时间有关,即具有时效性。例如,某商场今年10月1日至7日举办店庆活动,商品打折促销,如果消费者恰好想去该商场购物,并在10月7日之前获得了这个信息,那么,该信息对其是有价值的。但过了10月7日,该信息就无效了,其价值就降低了。
四、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经过长年观测,这个研究站的工作人员采集了大量鸟类活动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多名科学家共享,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得出各种信息,为各自的科研服务。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来表示、组织和处理数据,从而可以获取并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科学家用计算机汇总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数据后得知,在实验林地共观测到鸟类44种、4823只次。其中,留鸟有23种,冬候鸟有9种,旅鸟有8种,夏候鸟有4种。进一步处理这些数据,能得出以下鸟类居留型种数的柱状图(图1-7)及居留型比例的饼图(图1-8)。
这些数据包含着怎样的意义?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有什么价值?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对同样的客观数据,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对于一般人而言,或许能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该林地鸟类众多”的信息,还可以得到“该林地的留鸟种数比候鸟多”的信息。对于鸟类爱好者来说,或许会得到“该林地是适宜的观鸟地点”这一信息。而科学家获得的信息或许是: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高,且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占总种数约六成,这表明“该林地是鸟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归纳整理和反复验证,科学家完成了许多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构建出不少关于鸟类的知识,如植物群落多样性与鸟类行存的关系等。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
数据和信息之间有着固有的联系和区别,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同时又存在差异,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六、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和经验,是归纳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
七、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数据是信息和知识的来源。无论信息还是知识,都来自于数据,都是以数据为载体而存在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类归纳整理和反复验证后沉淀下来而呈现的规律。同时,相应的知识又是加工数据、提炼信息的基础,能帮助人们理解信息。由此可见,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八、课后作业
(1)利用活动1.1
中的观鸟网站或鸟类
App
的查询统计功能(图1
10
和图1-11),可以获取哪些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鸟类爱好者和鸟类专业工作者可能会获取哪些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有着怎样的价值?时效性如何?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这个网站或App
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并向大家介绍。(共36张PPT)
第二课时
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沪教版
必修1
第一单元
数据与信息
项目一
探秘鸟类研究——认识数据、信息与知识
一、新课导入
三、信息的特征
四、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二、什么是信息
五、数据与信息
六、知识
七、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八、课后作业
一、新课导入
二、什么是信息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把数据有组织、有规律地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数据一方面承载着信息,另一方面也产生着信息。
三、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
可处理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播。
传递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共享性
各种信息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为人们所接收。
依附性
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可处理性
信息具有其生命周期,不是一尘不变的,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一旦超出其生命周期,信息就会失去效用。
时效性
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真伪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但它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接收者的需求,及对其理解、认识和利用。?
价值相对性
四、处理数据,获取信息
经过长年观测,这个研究站的工作人员采集了大量鸟类活动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多名科学家共享,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得出各种信息,为各自的科研服务。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来表示、组织和处理数据,从而可以获取并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案例
科学家用计算机汇总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数据后得知,在实验林地共观测到鸟类44种、4823只次。其中,留鸟有23种,冬候鸟有9种,旅鸟有8种,夏候鸟有4种。进一步处理这些数据,能得出以下鸟类居留留型种数的柱状图(图1-7)及居留型比例的饼图(图1-8)。
案例
1.
该林地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是由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但数据大家都可以使用。这反映了数据的什么特征?
2.
同一份鸟类研究数据,鸟类学家可以从中获取鸟类的生存状况与栖息地环境改变之间联系的信息,从而指导人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卫生防疫部门可以从中获取候鸟迁徙路线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人们开展禽流感防护工作。这反映了数据和信息的什么特征?这说明数据和信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通过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归纳整理和反复验证,科学家完成了许多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构建出不少关于鸟类的知识,如植物群落多样性与鸟类行存的关系等。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数据与信息
信息是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结果。
信息
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
数据和信息之间有着固有的联系和区别,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同时又存在差异,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六、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可用于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和经验,是归纳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
七、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03
02
01
数据
知识
信息
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
知识
知识是经过人类归纳整理和反复验证后沉淀下来而呈现的规律。
数据是信息和知识的来源。
数据
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数据、信息与知识
相应的知识又是加工数据、提炼信息的基础,能帮助人们理解信息。由此可见,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信息
数据
知识
八、课后作业
1.利用活动1.1中的观鸟网站或鸟类App的查询统计功能(图1-10图1-11),可以获取哪些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鸟类爱好者和鸟类专业工作者可能会获取哪些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有着怎样的价值?时效性如何?
课后作业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这个网站或App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并向大家介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