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项羽
楚汉之争
前206年~前202年
刘邦
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课前回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背景
——西汉初年的经济形势:
针对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的状况……
☆ 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 汉高祖之后,又有哪些几位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 这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措施
汉高祖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的大一统
猜猜看:汉武帝的烦心事……
汉武帝
这些诸侯国势力很大,我该怎么办呢?真伤脑筋啊!
@&*$……
@&*$……
@&*$……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汉武帝即位初面临的问题
政治上: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思想上:诸子百家还很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问题
大一统
政治方面
诸侯国 问题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
思想方面
诸子百家的责难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意义
东汉的统治(自学)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
3、中期以后的统治局面?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政权怎样?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农民起义
名存实亡
大一统
1、原因
2、措施
3、意义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反击匈奴,巩固国家统一。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客观:
主观:
政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思想:
总结
1. (2008年,潍坊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练习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 诸子百家 B. 法家和墨家
C. 道家和兵家 D.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外戚宦官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汉高祖
措施:
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景帝
汉文帝
措施:
汉文帝
汉景帝
①奖励农桑
②提倡节俭
③“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使汉朝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意义
秦陵兵马俑
对比两位帝王的做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汉文帝的霸陵
假如这个正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动 脑 筋 :
“推恩令”有何巧妙之处?
不用武力解决了诸侯国的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儒家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董仲舒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太学
《五经》
比较辩别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