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0 19: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70分)
( )1.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古代最早采用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2、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儒家 B 道家 C法家 D墨家
( )3.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 )4.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件事就是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 )5.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①退避三舍 ②卧薪尝胆 ③围魏救赵 ④破釜沉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 )7.“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 )8.右图中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A.商 B.周 C.春秋  D.战国
( )9.“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 )10.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立木为信 D.卧薪尝胆
( )11.你知道我国的山西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地”吗?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人们的约定俗称
C.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 )12.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 )13.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 )14.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 )15.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 )1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 )18.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19.“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 )20.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中原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 )21.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地主阶级
( )2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夏商时期
( )23.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 )24.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
( )2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26.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
( )27.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28.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 )2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 )3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著名历史人物
①伊尹 ②姜尚 ③管仲 ④伍子胥 ⑤商鞅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⑤④ D.②④③①⑤
( )30.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①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1.“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 )32.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A.“仁”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兼爱”
( )33.“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指的是
A.诸侯 B.贵族 C.奴隶 D.平民
( )34、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 )35、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 )※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 )※2夏、商、西周时期,除青铜铸造外,其他手工业还包括
①陶瓷业 ②棉纺织业 ③玉器制造业 ④冶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读图回答问题:(10)
1.图中的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被世界上什么组织定为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他的那句名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 P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20)
孔子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与他同期的还有一位思想家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什么?
是_________. 是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的弟子整理了一本什么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大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什么学说?他思想主张什么?
提出了______的学说; 他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儒家)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材料中那句话反应了“温故而知新”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儒家何时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秦朝对儒家的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附加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8分)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5分)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