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1 18: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大一统的汉朝
一、废墟篇
二、思变篇
三、鼎盛篇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一、废墟篇-背景
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经济萧条
牲畜奇缺
汉初荒凉、凋敝、贫困的景象又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秦末的战争
秦朝的暴政
二、思变篇-文景之治
1、西汉初期,汉高祖、文帝、景帝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轻徭薄赋
②奖励农桑
③提倡节俭
汉文帝的霸陵
秦陵兵马俑
二、思变篇-文景之治
1、西汉初期,汉高祖、文帝、景帝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轻徭薄赋
②奖励农桑
③提倡节俭
④以德化民
二、思变篇-文景之治
2、通过以上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三、鼎盛篇-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的烦恼
材料一:那时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程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十万枝,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 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诸侯国势力强大
诸子百家非议朝政
梦回汉朝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大臣,你将如何为皇帝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以小班为单位,拟一份奏折。
诸 侯 封 地
汉武帝的大一统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董仲舒
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
道家
韩非子
法家
董仲舒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汉代讲学图
《诗》《书》《礼》《易》《春秋》
设 太 学
秦皇汉武对待儒学的态度
秦始皇 汉武帝
措施
目的
实质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未能巩固统治,加速了灭亡
以儒家为正统,促进了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汉武帝的措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2、措 施
3、意 义: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创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封 国越分越小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设太学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
功劳: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货币
2. 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
军事上:1. 北拒匈奴,修长城
2.兴修灵渠。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 傜役繁重,焚书坑儒。
秦始皇
功劳:
政治上:允许诸王分封, 封国越分越小,削弱诸侯国势力.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