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兴亡和少数民族的 内迁
2、知晓东晋和十六国的政权对峙
3、了解前秦及淝水之战
4、明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示意图
魏
吴
263年
280年
(1)三国中哪国最强哪国最弱?
(2) 魏国大权逐渐落入谁手中?西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何时统一全国?
魏国、蜀国
司马懿、司马炎、266年、洛阳、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
266年
从下面两幅漫画中说说西晋速亡的原因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1
2
3
4
5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过程:
结果:
影响:
①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
②东晋获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寿阳(今安徽寿县)
讲故事
请同学们试着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将淝水之战的前后经过简单介绍一下。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①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
②符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①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②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
前秦方面
东晋方面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南朝时期,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原因
2.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1.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1.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2.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小麦推广。
3.耕作技术提高:始用绿肥、牛耕、粪肥推广
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
next
深远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魏
西
晋
蜀
十六国
北 朝
淝
水
之
战
本课小结
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
前秦
东 晋
司马睿
317年
司马炎
266年
263年
吴
280年
苻坚
氐族
南 朝
(宋 齐 梁 陈)
刘裕
420年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2.成语“草木皆兵”的源于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羌 D.羯
4.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宋 D.前秦
搏击中考
6.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 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
7.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B.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8.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 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武帝司马炎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
族名 所建立的政权
匈奴 前赵(304-318) 北凉(401-439) 夏(407-431)
鲜卑 前燕(337-370) 后燕(384-409) 西秦(385-431) 南凉(397-414) 南燕(398-410)
羯 后赵(319-350)
巴氐 成汉(304-347)
氐 前秦(351-394) 后凉(386-403)
羌 后秦(384-417)
汉 前凉(317-376) 西凉(400-421) 北燕(409-436)
十六国政权简表
兴修水利
荆江大堤
开垦荒田
up
小 麦 推 广
水 稻 为 主
表现up
施 肥 图
牛耕 图
表现up
江南地区的发展
《三字经》——三国
220,丕建魏;废献帝,都洛阳。 221,备建蜀;汉为号,在成都。 222,权称王;都建业,为吴王。
《三字经》——两晋
265,西晋建;在洛阳,君为炎。 280,攻东吴;吴投降,天下兼。
羯氐羌,匈奴鲜;外族人,皆内迁。
317,睿建权;都建康,东晋延。 秦统北,帝苻坚;383,淝水战。
《三字经》——南北朝
汉末年,多战乱;矛盾尖,人内迁。 集荆益,扬州沿;闽江域,和岭南。
420,宋国建;齐梁陈,四代换。 都建康,称南朝;抚流民,得发展。
南朝时,搞生产;手工业,大发展。 扬荆州,丝织产;灌钢法,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