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流程
4
1
2
3
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优化思考
新课标突出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课标解读:
1、课标解读
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
课标要求:
一、教材分析
2、教材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①张骞通西域②丝绸之路③班超经营西域.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交融.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
理,以及丝绸之路、班
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
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频和图片化抽象
为具体,引导学生了解
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
观看视频,获取有效信
息,学会正确解读历史
的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张骞、
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
不挠,勇于冒险和
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
的爱国思想和开拓
进取的意识。
突出重点的方法: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及结果进行列表分析。以地理填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今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增强历史的直观感,使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图片和视频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
2.问题探究法: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学习过中重点与难点问题。
3.表格归纳法: 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任务和成果,从而认识张骞对丝绸之路的开通所起的作用。
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正确解读历史。
2.合作探究法:
通过问题探究,学会合作学习。
3.分析归纳法:
通过分析归纳,学会整理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小组督查
1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3
目标检测,抽签达标
4
2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5
知识延伸,拓展练习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在上课的前一天,把准备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课前5分钟,由各小组长检查,并给予小组评分。
一、张骞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概况:第一次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络 夹击匈奴。结果:中途被 所扣,辗转到达大月氏。 年他再次出使西域,带着牛羊和大量的 。结果: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总管西域事务,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4、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 ,再转运欧州,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5、海上丝绸之路: __ 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从 __ 沿海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绕过 穿过 海峡,最远抵达 和 。
2、【预习检测,小组督查】
针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合作探究活动来加以突破。
3、【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活动一:
活动内容: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活动方式:观察图片、阅读诗词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西域,为
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做准备。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域的地理位置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
沙漠图
荒漠图
沙漠绿洲图
戈壁图
活动二:
活动过程:1、各小组自主完成表格
2、各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点评修正并加以补充
4、对各小组参与的情况、展示点评进
行打分。
第一次 第二次
时 间
目 的
成 果
张骞通西域
(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完成以下表格)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并未完成使命,有人说张骞白去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探究一
探究二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取得了那些成果?你如何评价张骞?
结论:汉朝与西域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过程:
张骞一心报国,两次出使,十年坚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活动三:
展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图和景点图片,学生把路线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出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位成员充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景点介绍给大家。如,莫高窟、罗泊布、楼兰古城等。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莫 高 窟
探究三:
你认为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有何重要作用?为什么取名为丝绸之路?你觉得还可以取名为什么之路?丝绸之路在今天是否还有作用,为什么?
活动过程: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得出结论
结论: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在古代主要以运输丝绸为主,可以叫友谊之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在今天仍然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苜蓿
核桃
良种马
铁器
葡萄
石榴
丝绸
找一找: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活动四
4、【目标检测,抽签达标】
1、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唐玄奘西行 D、马可·波罗东游
2、王焕之《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的(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3、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他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高祖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4、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
A、西亚 和欧洲 B、日本 C、朝鲜 D、东南亚
5、【知识延伸,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开发商,让你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开发投资,你觉得你可以进行那些投资,理由是什么,你的投资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道题目有一点难度,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可以留作课后思考题。
本课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讲本课时,我把丝绸之路作为本课的一条主线,对教材知识进行了优化整合,把本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不知可行与否,请各位专家指教。
五、优化思考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