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人教版)(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人教版)(含视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6 11:11:53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民族迁移与杂居
二、融合开始
三、融合的高潮
一、融合前提
------日常生活习俗渗透
----北魏孝文帝改革
有利于北方民族的融合
五胡内迁
融合前提
杂居









匈奴
鲜卑



鲜卑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自主学习
1、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民族?北魏何时统一北方
融合开始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后期 平城 鲜卑族
统一黄河流域时间:439年
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融合开始
2、北魏的统一,对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3、举例说明北方民族融合情况。
合作探究
融合开始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
4、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民族融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融合开始
孝文帝
自主学习
孝文帝迁都
融合高潮
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方便学习,有利统治;
有利于洛阳城市发展;
民族融合高潮
合作探究
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融合高潮
孝文帝进改革
语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拓跋改为元;
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我会记!
民族融合高潮
尝试学习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用汉制
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姻
学汉礼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民族融合高潮
合作探究
有利于北方各民族稳定,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想一想:如何评价孝文帝?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民族融合高潮
合作探究
事迹
作用
地位
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进行了改革:汉化政策……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民族迁移和杂居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汉化
措施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C
B
D
C
课堂检查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C
课堂检查
穿汉服
用汉语
改汉姓
与汉姻
用汉制
学汉礼
“胡人汉服”
汉服
胡服

羊肉串
煎饼
奶酪
胡麻饼
“汉人胡食”

胡床
秦汉时家具
起居

居住在边境的汉族从事畜牧业
少数民族(游牧)开始农耕生活
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