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8课
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1、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
2、他是通过哪一场战役奠
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
官渡之战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一、曹操统一北方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200年
官渡之战
十万人
三四 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官 渡 之 战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乌巢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作为参考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屯田
军事上:
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为什么
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
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
山河焉得属曹家。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请记住
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天下形势示意图
讲故事
《三顾茅庐》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设身处地
曹
刘
孙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曹军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分析讨论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
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奖
励农耕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赤壁之战
曹操
兵多将广
---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
人少力弱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士兵多为北方人,
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历史使人智慧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什么经验教训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pī)
识 图 题: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
吴
提示: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请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发展情况)
曹魏重视农耕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
翻车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屯田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吴国船只
孙吴开发江南
东汉末年军 阀 割 据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一、 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9年
C
A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胜利就在前方!
三、请你畅所欲言(第三关)
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同学们认为曹操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呢?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8课 三国鼎立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 ( )
A曹操B刘备C袁绍D孙权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 )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
4、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 )
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5、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
6、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 )
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
7、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 )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9、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孙权B诸葛亮C刘备D曹操
11、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 )
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绍
12、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
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
1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1世纪教育网
14、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晋
1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6、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B修建水利工程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17、“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 )
A蜀国B魏国C吴国D西晋
18、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他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
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
19、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
20、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 )
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
二、组合列举题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战役。
(1)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或与成语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
(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战役:
(4)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曹军战船的战役:
22、请根据成语或典故、诗词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一位即可)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三顾茅庐: 21世纪教育网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生子当如孙仲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3、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地点。21世纪教育网
(1)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
(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
(3)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一万多官兵到达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三、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后,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21世纪教育网
25、阅读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写出与材料一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或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
(3)请你说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
(4)请你用一句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吗?(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
27、见右图
(1)请正确填写三国的地理位置。
A B C
(2)请分别说出三国最后是怎样灭亡的?
(3)在三国中,哪一个国家的造船业很发达,请列举出与其航海发达相关的一件事例,并说出此事例的作用如何?
四、综合探究题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北方:
(2)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DC 6~10:BBDDD
11~15:BBDBC 16~20:AACBB
二、组合列举题
21、(1)巨鹿之战(2)官渡之战(3)赤壁之战(4)赤壁之战
22、(1)曹操(2)刘备或诸葛亮等(3)诸葛亮(4)孙权(5)周瑜
23、(1)官渡(2)赤壁(3)夷洲
三、材料解析题
24、(1)曹操、汉献帝。作用: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2)给刘备的建议。此建议正确。说明:随后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5、(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图略(3)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4)周瑜。诸葛亮。
(5)官渡之战。(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26、(1)三顾茅庐。赤壁之战(2)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3)功盖三分国。(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7、(1)A魏B蜀C吴(2)263年蜀被魏所灭,266年魏被西晋取代,280年西晋灭吴。(3)吴国。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综合探究题
28.(1)略(2)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衰败,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是进步而不是倒退。
(3)不同意。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已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A
B
C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奠定了 统一北方的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南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