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请问:①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②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
氐族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北方民族大融合
鲜卑
匈奴
羌(qiāng)
氐(dī)
羯(jié)
鲜卑
晋
西
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族
B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
思考:①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③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胡床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平城
洛阳
洛阳龙门石窟
返回
1、位置偏北,不便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平城的劣势
2、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的柔然随时威胁平城的安全。
洛阳的优势
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做过四朝都城,且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粮食
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 )
①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 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
③平城鲜卑保守势力强大,不利改革。
④定都洛阳有利于接受汉文化。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D
材料一: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北方后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
孝文帝改革的改革措施
1 语言上
2服饰上
3姓氏上
4血统上
5制度上
6风俗礼仪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结汉亲
用汉制
学汉礼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下一页
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各族
人民
长期
接触
出现
民族
融合
趋势
促进
民族
融合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改革
措施
北魏
北齐
东魏
西魏
北周
北朝的更替
当年留守祖籍鲜卑山嘎仙洞的另一支鲜卑部族人,就是今天的锡伯族。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想一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你能做对吗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朝
(前秦)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
提醒: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寻找
寻找我们自身所带有的
民族融合的特征
说明:中华民族是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民族的特征。
探究活动
判断对错:
1,中华文明是由历史上在中华大地生活过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人口比例最大的汉族其实也含有很多其他民族的血缘和文化,是典型的混血儿。( )
YES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进程:
①五胡入中原,与汉族趋向一致
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
③北朝后期,民族差异模糊,北方实现民族大融合
进 程
北方政权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统一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
氐
鲜卑
北 朝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朕准备率20万军队南伐……
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孝 文 帝
(怒)退朝!……请皇叔拓拔澄留下
朕南伐只是 借口,真实的目的是想迁都洛阳
哦……原来如此。那微臣坚决支持陛下南伐
出发
不行,继续前进
陛下,前面就是洛阳了,休息一下吧
不南伐也可以,必须迁都洛阳
那……那?
那好吧……
练习
1关于开发江南地区的主要表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开始使用绿肥
B.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
C.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1900年
D.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
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C
C
返回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5世纪30年代,统一我国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 )
A鲜卑B匈奴C羌D氐
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多少年( )
A46年B56年C86年D100多年
3.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其中对我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
A羯B鲜卑C氐D匈奴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21世纪教育网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 ( )
A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B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7.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8.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 )
A“五胡”内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建立
9.北朝共包括 ( )21世纪教育网
A两个王朝B三个王朝C四个王朝D五个王朝
10.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1.公元500年,一个在北魏都城做官的人说的应该是 ( )
A鲜卑语B蒙古语C汉语D氐族语
1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其原因可以从经下孝文帝改革内容中哪一条找到 ( )
A迁都洛阳B学说汉话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1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为洛阳的朝代有 ( )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
14.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哪个少数民族的改革家 ( )
A鲜卑族B匈奴族C羯族D氐族
15.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 )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16.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
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到洛C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D明成祖迁都到北京
17.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 )
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C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D都因少数民族的入侵而结束
18.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 )
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
二、组合列举题
19.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北魏建立的时间: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3)北魏迁都洛阳的时间:
20.写出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对措施的详细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语言:
(2)服饰: 21世纪教育网
(3)姓氏: 21世纪教育网
(4)联姻:
(5)官制、律令:
(6)礼法: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21.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3)迁都有何意义?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2.阅读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请回答:
(1)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
(2)图表反映了什么史实?
(3)你怎么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23.阅读下列材料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请回答:
(1)这是哪个政权哪个皇帝下的诏书?
(2)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1世纪教育网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四、分析探究题
25.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的政权的杰出统治者。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评价他?
(2)他在位时期都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3)请说出他改革的深刻原因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DD 6~10:BBBDB
11~15:CDCAB 16~18:CBC
二、组合列举题
19、(1)4世纪后期(2)439年(3)孝文帝时
20、(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三、材料解析题
21、(1)孝文帝(2)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的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3)作用:有利于对中原的统治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4)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必须坚持不懈,不惜代价,克服重重阻力,才会成功。为了达到改革的目的,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阻力,达到改革目的。
22、(1)北魏孝文帝(2)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3)促进了民族融合。
23、(1)北魏、孝文帝(2)答案略
24、(1)北魏孝文帝(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21世纪教育网
(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5)“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6)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四、分析探究题25、(1)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2)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深刻原因:受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目的:为了加强鲜卑贵族的统治。(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