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20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第20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一、十六国
二、淝水之战
1、背景
2、经过
3、影响
三、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
2、主要内容
3、历史作用
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1、北朝
2、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朕准备率20万军队南伐……
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孝 文 帝
(怒)退朝!……请皇叔拓拔澄留下
朕南伐只是 借口,真实的目的是想迁都洛阳
哦……原来如此。那微臣坚决支持陛下南伐
出发
不行,继续前进
陛下,前面就是洛阳了,休息一下吧
不南伐也可以,必须迁都洛阳
那……那?
那好吧……
1、位置偏北,不便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平城的劣势
2、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的柔然随时威胁平城的安全。
洛阳的优势
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做过四朝都城,且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粮食
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同汉族地 主的联系
(2)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回顾我们所学的政权中哪些曾在洛阳定都?
东周(洛邑)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
2、改革内容
3、历史作用
(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1)实行俸禄制,严禁贪污
(2)分配给农民土地,并向他们征税
(3)迁都洛阳
(4)汉化政策
(1)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唐王室都有少数民族血统,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鲜卑人,其子杨广(隋炀帝)是胡汉混血儿;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是姐妹,因而具有鲜卑血统,李渊的妻子又有匈奴血统,所以其子李世民(唐太宗)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妻子又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是她所生,唐初三个皇帝都有少数民族血统,至于文武大臣出身少数民族或是胡汉混血儿的更是不计其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 卑 姓
汉 姓
鲜 卑 姓
汉 姓
拓 拔
元
穆
丘穆陵
步六孤
陆
贺 赖
独 孤
贺 楼
贺
刘
楼
3、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东魏
西魏
北魏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1、北朝
北齐
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统一北方,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北方 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1、淝水之战爆发的时间为 ( )
A 公元前208年 B 公元前383年 C 公元383年 D 公元208年
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前秦和东晋 B、魏与蜀 C、西晋与东晋 D、蜀与魏
3、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4、下列属于民族间的战争是(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C
A
B
A
5、以下是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做过的一些事
(1)重用汉族谋士王猛 (2)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3)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4)要求采用汉姓
(5)提倡同汉族通婚 (6)要求普及汉话
属于北魏孝文帝亲政后改革措施的是( )
A、(3)(4)(5)(6) B、(1)(2)(4)(6)
C、(1)(2)(3)(4) D、(1)(3)(5)(6)
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C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B、280年,西晋灭亡东吴
C、439年,北魏结束十六国分裂局面
D、577年,北周灭亡北齐
8、列举:东汉三国两晋时期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及时间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