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用手来测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22: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手来测量》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张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入
1、猜谜语(手) 简单回顾认识手指的名称。
2、小手在生活中可以帮我们干很多事情。今天,我们的小手要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3、看图片中的小哥哥就再用手测量,揭题:用手来测量。
(二)认识、探究
一)认识“拃”
1、图片出示 我们一般把这样的长度叫做“一拃”。
强调: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拃”。
学生同桌在桌面上做“一拃”比一比、说一说。
2、认识判断正确的“一拃”
图片出示:图片上的“一拃”标准吗?为什么?
我们会做标准的“一拃”,就可以用“拃”进行测量。用拃进行测量时,必须要“一拃”“一拃”连起来。
二)用“拃”来测量
1、我们先来测量一下桌面的距离。
学生动手测量,汇报结果 引导认识:“多一点”、“不足”、“刚刚好”、“一半”的记录
2、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那老师要给大家有个挑战性的任务——测量桌子的高度。
(1)认识课桌的高度
(2)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
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自己的“一拃”的长度,然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3)预测完毕,我们就开始进行测量。 (学生尝试) 测量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4)(出示纸带)直接用手测量比较不方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帮手。谁知道纸带能帮我们干什么?
(5)观看图片,了解纸带的作用及测量过程。
(6)视屏观看 我们再来看看小姐姐是怎样进行测量的。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③及时记录。
(8) 同桌互助开始测量。
3、成果研讨
(1)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2)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3)同一个人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也有不同?
(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手来测量,你觉得“用手来测量”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2、我们身体中还有哪些部位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3、演示“用跨步”测量教师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