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一课时《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并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1、比较需要公平。
2、不同的角度的比较可能会带来比较的结果的不同。
教学准备:
恐龙模型、课件、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流程:
聚焦
请大家看看,今天上课的地点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揭示课题。
比一比学生的身高:谁高谁矮。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我们不仅要比较,还要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表格一。
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填写表格一。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比较身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就已有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需要快速聚焦开始学习,
探索:
我们会比较同学的身高,老师这儿有俩个恐龙模型,会像刚才那样,比较模型的高矮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再出示表格二,请学生来填写。
设计意图:从比较学生身高引入活动,把比较的方法进行迁移,降低学习的难度,解决表格填写的问题,为后面的活动进行铺垫,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研讨:
如果再加一个模型,还能像刚才这样比较高矮吗?
出示:小组材料。
除了,可以比较模型的高矮,还想比较什么?在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
学生活动:比较模型。
汇报: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个体活动,教师充分考虑到学习的对象是全班,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过程和结果,尝试用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说出结论的同时应附上证据。
课堂延伸:
每个小组的比较方法不同,比较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怎么比较才更准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表格一:给同学身高排队 比高矮 科学词汇
比长短 公 平
表格二:给恐龙模型排队 比胖瘦 同一平面
比大小 对 齐
...... ......